張守來
(蘭州新區中川鎮賴家坡學校,甘肅 蘭州)
在初中階段,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所謂核心素養,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在課堂上要提高自己的學習素養以及學習能力。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習語文不僅能讓學生感受文化氣息,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另外,教師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和職業素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是初中教學中重要的學科,當學生對語文充滿濃厚的興趣時,才會想要去了解、學習語文。但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生只要考出高分即可,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而且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從考試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講解課文,讓學生記下重點的,非重點都會略過,長此以往,使得很多學生認為語文課堂十分枯燥,對其不感興趣,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常常會做一些別的事情。這樣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有效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以及資料,讓學生了解作者簡介和文章的大概主旨,然后學生設計“胡適的母親身上代表了怎樣的文化意義?”“為什么作者說母親是一個嚴復呢?”“課文講述了母親哪幾件事情?這些事情突出了母親什么樣的品格?”等問題讓學生分析、探究,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對這篇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地配合教師的工作,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母親的良好品德,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自主探究是教學中的重點。所謂自主探究,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將學生分成幾個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學習小組。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找出正確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核心素養,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以學習七年級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然后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材料并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為什么作者說百草園是兒時全部的樂趣呢?文中穿插美女與蛇的故事是為了什么呢?你對這篇課文有什么樣的感想呢?”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教師的提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培養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初中生以后的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教學方法,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和教師融為一體,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以及課外互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