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英
(濟寧學院附中高新區校區〈原豐泰中學〉,山東 濟寧)
數學是一門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基礎學科,但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采用的是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無視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育、注意力品質、思維能力發展的特點,因而難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數學教師也應該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轉變單一的教學方法,變知識傳授為啟發引導,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摸索經驗,探索適合小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育,通過靈活多樣的情境創設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培養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生正處于注意品質差、好奇心強的發展階段,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在課堂開始階段盡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懸念,誘發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他們探求新知的渴望,也可以從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發,創設富有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他們的心理平衡,激發他們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生活化的數學拉近小學生和數學學科的距離,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按比例分配”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兩個合伙做生意的人,出資辦公司的時候他們分別拿出了6萬元、4萬元入股,一年后,公司取得利潤20萬元,兩個人為如何公平分配利潤產生了矛盾。同學們能不能幫幫忙,找到一個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呢?學生對這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極為感興趣,他們非常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解決中,在他們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和傳統的枯燥乏味的知識講授相比,多媒體教學法具有直觀、形象、富有趣味性的特點,教師要學會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教學資源,搜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或者利用素材自己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相似圖形》部分內容時,小學生大都存在“大小不等的兩個圖形,形狀也不可能相同”的認識誤區,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相似圖形,我就運用Flash制作了兩幅形狀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中國政區圖,我先讓小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后用動畫播放了較小的一幅圖慢慢放大成和另一幅圖同樣大小,再通過移動和另一幅中國政區圖重合的過程,小學生直觀地觀察到這兩個相似圖形的重合過程,他們對相似圖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各門學科教學當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過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了小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小學生不僅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合作中學會更全面地看問題,還在合作交流中增強了合作意識,提高了合作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一節內容教學時,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將知識學習轉變為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首先我出示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讓他們猜測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是不是相等,他們看法各不相同,然后我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猜測三角形的面積和它的底和高之間的關系,并想辦法去證明。學生對教師下發給每組的三角形紙片進行剪、拼、量等不同的操作,他們在動手操作過程當中得出了正確結論,每組由一個同學負責匯報成果,得出了三角形面積公式。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師生、生生之間也進行了廣泛、有效的信息交流,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及時轉變落后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課堂學習當中大膽創新與實踐,讓課堂學習變成他們主動學習、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全面提升了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還促進了小學生的能力發展。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要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探索更多能夠激發他們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