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清
(福建省華安縣華豐中學,福建 漳州)
在談到英語閱讀理解的時候,許多初中生都面露苦色,部分學生指出,他們只要一看到英語閱讀文本,便會感到頭痛,而且長期低效的英語閱讀經歷讓他們逐漸產生了畏難情緒。這個客觀學情也導致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十分低效、死氣沉沉。歸根到底,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便在于初中生不懂得如何閱讀。因此,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便是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增加學生的閱讀成功經歷,使他們形成快樂的、享受的閱讀情緒,進而產生閱讀動機。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下面三個角度進行指導教學:
困擾初中生進行英語閱讀的一個最主要原因便是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十分匱乏,他們現有的英語基礎知識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長篇閱讀。顯而易見,如果初中生不懂英語句型、不懂詞匯含義,那么閱讀活動便無從談起。語言基礎知識是從事閱讀活動的基本條件,因此,做好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積累十分必要。
在英語教學中,筆者十分看重英語句型與英語詞匯等基礎知識的積累,不僅會系統介紹教材中的語言基礎知識,還會總結英語練習冊中所包含的各類語言知識。就如在“Where are you from?”一課中,筆者重點總結了be動詞的各類用法,包括陳述句、一般疑問句與特殊疑問句三種用法,如What i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What is it?Are you from...?I am.../You are.../He is.../She is...等。當然,針對本課英語詞匯與詞組,比如Excuse me還有一些國家、城市等英語用法,筆者也組織了相應的知識教學。為了擴充初中生的英語詞匯量,筆者還專門針對“國家、城市名稱”詞匯總結課,引導初中生收集了各個國家、城市詞匯,使其積累充足的詞匯知識。另外,在日常英語學習中,筆者也會要求初中生準備知識積累本,定期將自己所學到的英語詞匯與重點句型總結起來,時常翻閱,做好積累。
閱讀技巧是提高閱讀效率的技術支持,是提升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理解的重要支柱。許多初中生在拿到閱讀文本的時候,常會“亂讀一通”,看到不認識的單詞便停止閱讀,而且不懂得根據文本特點來歸納與推測文本主旨,所以當閱讀活動結束之后,他們常常會有不知道讀了什么的感受。滲透閱讀技巧,可以讓初中生“有章法”地進行英語閱讀,他們能夠在閱讀技巧支持下懂得何時精讀、何時略讀、文本的主旨為何等,從而快速提取文本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在英語閱讀中,只有在抓住文章主旨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初中生的文本解讀方向是正確的。而西方人更傾向于直接表達,所以通常會在文章首尾段、段落首尾句甚至是文本題目指出文本主旨,所以,初中生要學會抓關鍵句。再如,在閱讀中,初中生要學會默讀、心讀,避免用手指指著文本閱讀,避免頻繁回視,否則會浪費時間,降低閱讀速度。另外,初中生常常會遇到生字詞,甚至一些復雜的長難句,這也需要一定的閱讀技巧。就拿生字詞來說,不管初中生在課下積累多少生字詞,他們依然會遇到生字詞,對此,初中生應學會結合上下文猜測詞意,而非停頓、反復猜測。在長難句分析中,初中生應學會提取主句的主干信息,先了解主句的含義,然后再根據從句分析句子與詞語的細節內涵。這是因為大多數從句都是對主句的解釋,所以,只讀主句并不影響整體理解,而要想探究細節知識,便需仔細分析從句內容。
文化背景知識是避免初中生出現理解誤差的前提,這是因為英語讀物都是以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來組織與架構文本內容的,也會結合英語文化來豐富文本內容,如果不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那么初中生很可能會將中文思維代入到英語閱讀文本之中,導致整個閱讀方向出錯。如此,初中生便無法準確把握閱讀內容。從這個層面來講,滲透與整合文化背景知識,也是提高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準備。
在“The season and the Weather”一課中,學生需根據對話與課文內容了解一年四季常見的季節活動。以此為引,筆者為初中生講述了西方國家與我國常見節日與文化的區別。在這節課上,筆者會講述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以及西方人將春分月圓之后第一個星期日定為復活節、將三月三十一日定為萬圣節等背景知識。同時,筆者還利用“天氣”向學生講述了中西方人常見的問候差異與禮儀差異,比如西方人需要先做好約定、再見面,而我們國家的人們卻常常隨機問候與拜訪親友;西方人見面常以“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作為見面問候語,而我國人民常以“吃了嗎?”來打招呼等等。
總而言之,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關系著他們的英語素養與英語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從短期教學計劃來說,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關系著他們英語成績的高低。不管怎樣,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是促進初中生得以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每一位初中英語教師都應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閱讀指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