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春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中學,福建 漳州)
初中體育教學,作為體育中的重要開展形式,對于學生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如何充分借助體育及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兩個方面的長足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同樣,學生個性發展作為學生成長的必要方面,也是需要考慮的。那么,兩者之間有何聯系?不少探討已經關注到了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但是多數探討缺乏可操作性。
在多數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產生了重要影響,初中體育教學亦是如此。并且,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幫助學生發展自身個性,促進自身各方面素養的發展。要想借助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理應放到第一位,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基本功效,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主動性,充分開展相關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際上,學生主體地位的增強,就是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彰顯的必要條件。
在教學中,經常發現體育成為部分初中生“不感興趣”的科目,甚至有的學生表示“對體育不感冒”,這點在女生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面對這一情況,我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放在了重要位置,采取了多種活動形式,致力于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激發,改變了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化了學生原來的被動地位,引導和幫助學生成為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通過這一形式發展了自身的個性,凸顯了自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階段,不同學生在身心發展、性格特征、學習水平等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并且這種差異伴隨著性別不同呈現出變大趨勢,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個性發展,本文認為有必要關注學生的這些差異,并采取分層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群體在充分認知的基礎上縮小彼此之間的差異,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充分考慮初中生在這一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具體特征,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呈現,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班級內的學生,處于半成熟時期,他們各方面已經呈現出成熟的特點,但是又尚未成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堅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受到重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對于喜愛運動的學生,我主要組織他們借助實際活動鍛煉體育技能,而對于不喜歡運動的學生,我則鼓勵他們通過研討發現運動的好處,以促進其體育思辨能力。這些都幫助學生獲得了個性發展。
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是任何學科教學都必須關注的重點,初中體育教學概莫能外。初中體育教學對于學生個性發展的促進,必須著眼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何這么說?主要與體育學科的特性息息相關。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需要教師精講解、學生多練,學生的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了較大比例。因此,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進行跳高教學的過程中,選取核心部分,對基本的跳高要領進行了講解。通過聽講,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跳高的理論知識。但是,還需要具體實踐。因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示范了基本的跳高動作,同時,還鼓勵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嘗試其他的跳高方式。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跳高實踐,有效學會了基本動作。
創新,不僅是事物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個體進步的基本源泉,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行為,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舉措。本文認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可以借助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講,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學生需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行合作開展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課的課前活動,是每一節體育課的重要內容,在這一環節,多數教師指揮學生進行準備活動,這實際上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充分認識到這一方面的基礎上,我還更新了自身教學觀念,將準備活動的組織權交給了學生,我則負責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研討,確定每一次課前準備活動的內容,并且這種學生自主設計的活動,更容易獲得學生的接受。準備活動出現多樣形式,如游戲、舞蹈、花樣短跑等,這些形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總之,借助不同的、有效的具體策略,開展合理教學活動,可實現初中體育教學對于學生個性發展的積極作用。本文中對于初中體育教學如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學提供參考。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要充分重視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作用,并從實際出發,尋求學生個性發展的長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