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輝南縣輝南鎮中心小學 吉林通化 135100)
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要對教和學的眾多環節實行控制,取得效益還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門科學,要想搞好教學管理,必須認真探索教學管理的科學化之路,幾年來我們在教學管理的科學化道路上進行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行為活動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成既定目標的動態活動過程。
我們借此來給教學管理下個定義,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行為活動對教學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成既定目標的動態活動過程。這個既定目標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社會習慣和學習成績。[1]
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些人往往認為這只是校長或教導主任或教研組長的事,與其他的教學人員毫無關系。其實,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2]
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通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要使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國外現代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必須動員、組織學校的全體成員直至家長及社會其它有關成員參與教學管理。外國一些國家,不僅在校內建立師生員工及家長參加的管理、監督機構,而且在校外還設有教師、家長及社會有關成員的聯合組織,共同為學生的教育教學負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校內的教學管理只是校長領導下的教導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組管理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師生及家長對教學施以監督的組織。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也很少有機會過問學校的教學工作、影響了教學管理,從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處于良好狀態,根據現代外國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爭取資金,為教學人員整建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從教人員不致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增設教學設施,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習慣是人們在生活生產,學習活動中長期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語言行為,思維方法,條件反射長期積累的行為定型。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方法,為學好數學準備良好的心理品質。
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講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要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預習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我們要天天布置預習作業,列預習提綱,做好超前預習,上課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談談在預習中發現的新問題及新知識。良好預習習慣的形成為課堂教學節約了許多時間,使得教師不必講解學生就能自己獲得知識。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改善了師生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提高。[3]
美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工作條件、教學設備、班級風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處于良好狀態,根據現代外國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爭取資金,為教學人員整建一個舒適的環境,使從教人員不致受外界的干擾而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學科的教學需要,增設教學設施,改善設備條件,充分發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教學質量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是教出來的,而不是考出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分為若干環節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完整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對質量的產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教學質量的管理必須抓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也就是抓教學質量形成每一環節。傳統的經驗主義的質量管理只注意質量檢查(考試)的管理,而忽視創造教學質量的全過程的管理。既然教學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在教學全過程教出來的,那么,我們就應當把管理工作的重點從對教學質量的檢查上轉移到對教學全過程整個環節的管理上來。也就是要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輔導、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知識環節的管理。
總之,中小學要從實際出發,切實提高學校自身發展學生素質的能力。要以“創新能力為核心”,制定教師素質標準和教師基本功體系,使得教師成為一專多能、教育理論素質好、敬業精神強的教育教學專家,以勝任學生素質培養工作的需要。要按照不同階段學生素質培養規格,配置教學儀器、設施設備,尤其是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的配置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創設素質教育所需的各種教育教學條件,為學生的素質形成與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素質教育并不是一個空洞的話題,只要執教者處處以學生為主,平等待人,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愛心、耐心、細心三心皆備,素質教育完全是能夠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