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綏濱縣第五小學 黑龍江鶴崗 156200)
《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重點內容,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理念傳統,并且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將成為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過程中的主要障礙[1]。因此,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下,深入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學習對策,對于促進學生素質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分析教學存在的問題,是進行教學改進的前提。在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灌輸式教育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教育實踐中,傳統教育理念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在學生考試和升學過程中,考試成績被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家長在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過程中也偏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其他方面的考慮很少,在這種壓力之下,學校和老師不得不將教學的重點都集中在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上,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則一直忽視[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注重學生課堂積極性的調動,課堂教學過程并不活躍,教學形式單一,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課程知識的積極性,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來講并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分析《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尋求有效的教育創新路徑,對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計劃都是由老師獨立設計完成的,所采用的也都是老師的角度,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之下,為了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老師應該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計劃進行重新調整,為教學的有效開展制定一個相對明確的指導方向[3]。具體來說,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綜合評估,在充分掌握學生基礎水平的基礎上,對教學計劃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內容,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情況下,突出學生學習意識和能力培養,把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貫穿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除此之外,對于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老師應該對教學計劃進行動態調整,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計劃不斷優化升級,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根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學科特點,其中絕大部分知識都與生活實踐實際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工作實際相結合,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相互脫節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提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一直都只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是綜合素質提升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就會成為只掌握理論知識,不懂實際應用的書呆子,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實踐中,老師在講解新知識點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其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并且盡量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常識來引出新知識,這樣能消除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厭倦感,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動性的作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實踐中,教學評價方式陳舊也是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障礙,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和老師應該對此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創新和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形式,發揮自主學習效果[4]。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質量檢測的唯一標準,并且也以此標準來評價老師的教學素質,這是傳統教學評價形式的最大缺陷,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應該及時改變這種評價形式,降低考試成績在學生評價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將學生能力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水平的考察要素,納入到學生評價體系之中,重新制定完整的教學評價機制,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自主學習方法的創新應用掃清障礙,減輕老師的授課負擔,讓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升級,從而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也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小學應該及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對此,小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優化教育計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踐性,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從而促進教育質量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