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龍鳳區第五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隨著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小學教育不斷向深層次發展。在開展小學教學管理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可以讓小學教學更具有活力,也可以提升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值得教師深入研究、探索創新。
第一,小學課堂教學缺乏活力。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小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影響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灌輸式教育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教育實踐中,傳統教育理念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在學生考試和升學過程中,考試成績被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則一直忽視[1]。
第二,教學創新流于表面形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開始不斷涌現出來,這些教學形式如果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而且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老師為了緊跟時代發展形式,將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方式的理解程度不深,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之上,沒有領會其實質。
第三,小學教學缺乏針對性。在當前的小學教育管理實踐中,“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育全過程,這對于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2]。具體來說,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就會導致小學生基礎水平差別較大的情況,也就是說,參差不齊的基礎水平是當前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教師應該給予重點關注的問題。
隨著各種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不斷涌現出來,小學教學形式實現了優化升級,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完善,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方法的預期作用,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一定的靈活性。創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學的知識,提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對事先制定的教學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出問題的根源并予以解決。
在小學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并且在此過程中需要老師的強化與引導,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3]。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時,老師不應該操之過急,應該在學生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對于學生加以有效引導,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及時予以解決,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還能促進學生逐漸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不管處于哪個教育階段,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知識的趣味性是影響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教學管理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的課程壓力較重,并且面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的不利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知識的講解和灌輸之上,對于課堂趣味性的關注普遍較少[4]。因此,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對教學的趣味性給予重點關注,并且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發揮教學的預期作用,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形式,強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以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通過相互之間的分工和配合,有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本身就是一個鍛煉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與以往的教學形式相比,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也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可以實現小學素質教育目標。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話題式教學模式,通過導入一定的教學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升教學綜合水平[5]。在話題選取上,小學教師要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興趣,在教學體系框架內,有針對性的設計話題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合作的方式,圍繞話題進行研討,在充分研討基礎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幫助學生厘清話題脈絡,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小學話題中來,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傳統小學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和缺陷,解決這些問題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小學教學管理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高效的教學計劃,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促進小學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從而更好的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