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群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一中,福建 三明)
散文以其形散神凝的特點成為高中現代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高考的現代文閱讀環節,對散文的考查也非常普遍,大多數散文語言含蓄雋永,飽含深意;結構松散,主旨往往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不好把握;高考閱讀題對散文的考查大多是分析語句的深層內涵,探索文章的思維脈絡,結合文章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感受等,這些考查題目主觀性較強,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主要看學生本身的理解感悟能力和分析表達能力的發揮。因此,在高考題中,散文閱讀歷來是學生失分較多的環節,筆者結合自己從事多年語文教學的經驗,以及對高考散文考查題型的分析,從散文復習應考的角度對散文教學進行了探究,談一些個人的淺見。
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幾個不同的類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同的文學體裁都有涉及,其他三種題材的考查內容較為規范。例如小說,一般以考查小說三要素和與其相關的內容為主,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神凝,不同的作者,寫作手法以及語言特色都不盡相同,這就使散文閱讀的考查有更多的形式和內容,因而,高考現代文閱讀的考查出現散文的幾率相比較其他幾種文學體裁更大。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中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共三部分:一是要求能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二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對作品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三是發掘作品的意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因此,實際的散文教學要圍繞考綱的規定進行相關能力的訓練,筆者對近些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型進行了匯總,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形式:考查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是作者的觀點;考查文章的語句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或者修辭的作用;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或者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鑒賞等。掌握了這些客觀因素,在散文教學環節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訓練,從而更好地進行基于高考的散文復習。
切入點,即散文的“神”,找準切入點就可以把握散文的整體思路。切入點的把握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散文的思路設計往往蘊含在作者的情感表達之中,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文中,第一節寫到自己的處境以及地壇的景物描寫,語句中流露出深深地傷感和壓抑,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讀第一節,并通過設身處地地想象作者的遭遇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感受作者面對命運的打擊所形成的人生觀進一步梳理,把握文章主旨;郁達夫《故都的秋》一文,全文有明、暗兩條線索,這也是很多散文思路設計的共同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這兩條線索,從而發掘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寫故都秋天的特點,進而表達作者對于北國秋天的向往之情;對于社會背景的了解,同樣可以作為把握作者思路的切入點,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就是這方面很好的證明,教師可以在課前請學生對文章的背景進行自學,在此基礎上明確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的主旨及感情表達,從而進一步解析文章思路和語句內涵。除以上方法外,把握文章所用的表現手法:例如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象征手法等的運用,同樣可以作為切入點。可見,找準切入點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是答題正確的有力保障。
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散文的題材特點,找出散文的結構規律。具體說來,散文按體裁可以分為“抒情類散文”“敘事類散文”“議論類散文”三種,在進行散文閱讀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散文篇目依據題材進行歸類,結合散文的題材特點,總結出不同題材結構方面,考查內容方面的規律,從而使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例如抒情類散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線索或者景色描寫的順序,以及文章中給人以美感或者富有哲理的、富有畫面感的語句所用的修辭方法,最后還要考慮文章的藝術表現形式;敘事類散文要把握事件的幾個要素,以及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質特點,基于人物特點的描寫手法的運用;議論類的散文要注意把握作者所持的觀點,以及論證的結構,是總分、遞進、還是并列,總之,不同題材的散文,分析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這是教師必須為學生進行明確的。
以上是筆者針對高考散文閱讀的答題思路進行的簡單分析,所舉實例都是課文中的篇目。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時,可以以課文篇目為主,然后對同類型的課外篇目進行補充,在指導學生答題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規律,從而使學生面對散文閱讀能夠成竹在胸,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