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杰
(廣西北流市高級中學)
長期以來,鑒于高考的壓力,高中語文教學側重于知識的講解和應試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處于絕對控制地位,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由于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一直以來高中語文課堂當中雖然教師身心俱疲,但是教學效果卻事倍功半。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師也應該轉變落后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下語文教師的封閉式課堂教學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知識掌握很死板,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育僅僅將眼光局限于課本上,將語文學習局限于課堂上,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獲得的是脫離生活實際的間接經驗,教師枯燥乏味的講授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導致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新時期的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體驗生活,并且在生活當中學習語文。為了讓語文教學融入生活,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解放思想,實現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生活化。
例如屈原的《離騷》是一篇不利于高中生理解的文言文,為了降低課文學習難度,引發高中生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以屈原投江自殺后古代人民為了紀念他設立的端午節作為討論的話題,讓學生探究“端午節”,有的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順便搜集了關于端午節的起源的資料,有的小組探討了端午節存在的意義,有的小組則探究了不同地區端午節的不同民間習俗,這樣的學習活動讓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更具生活氣息,學生也在語文學習內容生活化的過程當中深入地了解了我國這一傳統節日,激發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實現語文教學和能力培養的有效結合,教師應該精心設置教學情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營造不同的生活化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讓學生以高度的學習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來。在生活化學習氛圍創設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具輔助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文學名著、科技讀物以及多媒體技術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起來,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戲劇單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講臺變成學生表演的舞臺,精心布置戲劇場景,鼓勵學生積極上臺進行即興表演,在逼真的教學情境中,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課堂學習當然會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學習新聞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最近國內外發生的新聞,也要順便對校園當中或者我們生活當中發生的新鮮事以新聞的形式講述出來,并可以效仿播音員將新聞播報出來,學生在搜集、編寫新聞的過程當中,不僅更好地掌握了新聞的相關知識,還提高了在生活當中學習語文、讓生活語文化的意識,在生活化的語文學習當中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實現語文的生活化,將語文學習融入生活當中,不僅要在課堂教學當中注意語文學習的生活化,設計生活化的作業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技能。傳統語文作業內容繁多、形式單一,學生缺乏作業的興趣,大都應付抄襲,因此語文作業難以起到鞏固課堂知識的作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也要做到作業設計的生活化,教師要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實際,利用他們生活背景、興趣愛好的特點,讓作業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呈現,讓他們在作業當中感覺到個性張揚的快樂,讓他們得以將課堂上面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在運用當中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比如《長亭送別》這篇元雜劇講述了兩位主人公張生和崔鶯鶯的感人愛情,寫出了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愛情也充滿了渴望,為了讓學生有興趣完成本課作業,我要求他們用詩化的語言描述雜劇當中兩位主人公的感人愛情,他們不僅樂于完成這項作業,許多學生還寫出了優美的詩句,用現代詩的優美語言描述出崔張二人難舍難分的心理,非常感人??傊谡Z文作業布置當中,我盡可能做到聯系實際生活,創新作業形式,提高了學生的作業興趣,讓作業真的起到了鞏固所學、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作用。
總而言之,語文本來就是一門社會性極強的源于生活的學科,為了增強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在語文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實現語文教學和生活的緊密結合,將語文教學融入生活當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更好地體會生活,在生活當中更好地運用語文,讓高中生在生活化的語文學習當中獲得深入的情感體驗,在語文學習當中受到真正的啟迪,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
[1]葛海麗.也談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與方法[J].教師,2013(6):63.
[2]詹宏波.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情感讀本,20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