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梅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第四高級中學)
高中歷史新課標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遭遇困難時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的歷史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因為我國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教學的開展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在課堂上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所有的課程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并且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僅起一個輔助作用,其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合理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并且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很多的教師依然秉承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依然以教師為主體,嚴重限制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新課程改革的推廣。
新課程教學中明確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投入自身的情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但是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只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情況,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關注其他的內容,導致了歷史教學的成效一直不佳。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對此教師應當合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對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全面的整理與歸納,進而建立一個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這樣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提高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都未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忽視了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重視相關的考試內容,以考試的重點為核心進行歷史知識的整理,盡管能夠幫助學生考出高分,卻無法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導致歷史教學的質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教學的重心從傳授歷史知識轉變到傳授學習方法上,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去接觸、去學習相關的歷史課程,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大綱更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將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理論知識的背誦記憶上。而新課標下的教學大綱將課程的目標進行了分解,其同樣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但是除此之外,還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內容,分別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要求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新增的內容有效完善了高中歷史教學,全面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來講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上,學生所能夠做的就是努力聽教師講解相關的知識并做好相關的筆記,這樣的學習過于被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來主導課堂。在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中,教師起的是一個輔助引導作用,其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利用互動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于課堂的教學質量往往是通過考試來進行衡量的,也就是以單一的考試來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其存在太大的片面性,并且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只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忽視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考查。針對這一問題,新課程下轉變了課堂教學的評價模式,其建立了一個綜合性的多樣化評價模式,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考核學生的應變方法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以及創新創造力進行全面的考查。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豐富了教學評價的內容,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有效地轉變了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理念,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主動接受相關的轉變,在教學中適應相關的要求,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1]溫都蘇.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下旬),2016,13(24):56.
[2]楊靜.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4,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