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君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第八中學)
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學生劃分為人數大體相當的小組,為了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展開自主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競爭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那么,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正因為大家深知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紛紛效仿,但結果卻因人而異,區別就在于如何進行小組的劃分。單純地依靠學習成績或隨意地按照座位劃分未免略顯唐突,而我依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及觀察,在成績的基礎之上,又綜合考慮了性別、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多重因素,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層次,再從每個層次中抽出兩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這樣一來,就能夠保證每個小組的整體實力持平,有利于開展競賽等活動的公平和公正,又使每個小組內部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極易出現的誤區,即在常規課堂教學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在小組中表現依舊突出,而總是有那么幾個人永遠無法參與其中。為了讓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的參與面更廣,爭取讓每一名同學都參與進來,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來激勵和引導學生。每一次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之前,都要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并且分權至人,爭取小組內部的每一名學生都有事可做。因此,不妨分權至人,每個小組設置小組長、資料員、整理員等多個職務,讓每個人都有事情可做。職務雖小,但也能夠讓學生擁有一種特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小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定期互換角色,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體驗到其他小組成員的不易。這樣一來,每個小組成員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更能夠將所有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任何一項工作既然開展就要落到實處,而非流于形式,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也是如此。每個小組建立起來后,要擁有自己專屬的小組名字、口號、制度。與此同時,在開展各類小組活動之前,教師就要將比拼細則制定出來,且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然后盡可能地去避免。
例如,我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實行“積分制”進行統計,包括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個部分,借鑒了大學中對于學生的量化考核制度,其中平時成績占30%,考試成績占70%。這種考核方式更加公平,也考慮到了那些平時特別努力但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與肯定,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每次考試結束后,由學生負責統計每個小組的整體成績,看哪個小組勝出,哪個小組進步最大,對于這兩個小組提出表揚和獎勵。另外,還增設了個人獎項,任何一個小組中的任何一個表現突出、進步飛快的成員都有機會獲得。這樣一來,小組間、學生間劍拔弩張,躍躍欲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
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迎合了“生本”教育理念,能夠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保證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有序進行,一來保證課堂的紀律和教學效率,二來考慮到學生畢竟能力有限,在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糾錯、進行指導。為了保證課堂效率,教師可針對教學重難點,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化難為易,化大為小,將學習任務逐一細化,再引導學生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逐步解決,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又能夠享受到每一次的成就感和喜悅。
例如,講授《和朋友在一起》這節課時,我將事先設計好的導學案發給了學生,要求學生按圖索驥,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布置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導學案上的提示進行自主預習,自己不會的地方小組內部解決,小組無法解決則要做好記號,上課時認真聽或問老師。這樣一來,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小組探究合作學習能夠最大限度地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彌補先前的不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更會減輕教師的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更能夠促進情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受益匪淺,對學生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1]邢亮.新課改下如何教好初中政治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7).
[2]陳莉莉.初中思品課中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運用[J].教育導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