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浙江省寧波市東錢湖中學)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思想還在進一步深入,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師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框架和束縛,使得“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熱烈支持。歷史情境教學,這種變換客觀課堂教學氛圍來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大標志,它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值得推廣。
首先,情境教學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形象逼真。我們提倡在課堂教學允許的范圍內讓學生看到最真實的物品,這樣在視覺上才能給予學生最鮮明的情感沖擊,表現在歷史教學中主要是應用歷史中的某件物品,如古錢幣、仿古椅子、古扇子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在視覺上吸引學生,更可以貼近生活,在古代史和現代史之間建立一條溝通的渠道,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第二大特點就是情真意切。情境教學,不僅有“境”,即氛圍,更有“情”,即情緒、情感的溝通和融入,因此在客觀上我們也達到了融洽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民主、有效課堂氛圍的效果。再次,第三大特點就是意境深遠。歷史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更多的是與人物的生平經歷有關,因此所創設的情境意境深遠。學生在學習之余,更多的是品味人物身上的情感,比如憂國憂民、愛國、舍生取義等。也正是因為有情境教學的這些特點存在,筆者才認為引入此法在歷史課堂中十分必要。
在教學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時,其中有一課《鴉片戰爭》讓筆者記憶深刻,課堂上有不少學生不懂得為何會因為幾片不起眼的“鴉片”而發動戰爭,也不知道我國人民為何會如此痛恨“鴉片”這種東西,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初中生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鴉片以及鴉片對人的危害。基于此,筆者從生活實踐取材,從網上找來了一些有關強制戒毒所的戒毒視頻,又讓學生觀看了幾張吸食鴉片之后人的肺部在醫學影像下所顯示的樣子,不少學生當即怒發沖冠,改變了之前對于鴉片的認識和態度,樹立了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生命財產不受侵害的遠大志向,筆者甚是欣慰,也順便滲透了德育的部分教育內容。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不僅反映了地理知識,更體現了歷史學科方面的內容。歷史具有很好的人文性,通過了解歷史,我們可以對同一個地區,不同時代的社會風俗、民族文化等變化進行相應的人文性考查、研究。歷史老師可以結合本地特色來開展情境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更可以讓家鄉的歷史得以延續。
比如,洛陽這個地方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古城,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因此如果有學生是洛陽人的話,我們不妨將此作為教學的延伸點,其次,還可以涉及洛陽的民風民俗、土產文化、文人墨客等,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其學習興趣必然大增。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毫無異議的問號”,因為對事物存在疑問,學生才會主動探究答案,這樣才能得到最深刻的印象,另外,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學會設定問題、疑問,讓課堂提問富有感染力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中日黃海海戰”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幅對戰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的圖片,涉及軍事對戰武器的種類、數量、參戰人員數量、武器的先進程度分析等,然后讓學生分析:“雙方對戰力量對比如何?武器在本次戰斗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本次戰斗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失敗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這些問題一經提出,學生立即陷入沉思,然后就是熱烈的討論。
概言之,歷史與社會教學是學生學習歷史、了解人文變遷、構建對歲月更迭系統認知的重要門戶,也是培養中學生德育的主要陣地。所以,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都應當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和使命,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讓情境教學在歷史課堂上發揮出最大的教學效益。
[1]郭三琴.淺析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7(7).
[2]楊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