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辰
(四川省成都市成實外培訓學校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學)
數學是一門科學學科,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感到一定的困惑,為了解決這些困惑,僅依靠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究。為此,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將原本乏味的課堂變成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是由美國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基本形式為對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將學習決定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教師為學生準備的視頻資料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理論知識,而教師主要針對學生在看視頻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將知識內化過程和課堂講述內容翻轉過來。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正確運用,具備以下幾點現實意義。第一,重新構建教學流程。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將自主學習轉化為課堂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將課后作業轉移到課堂中完成,再通過教師和學生合作完善知識的內化過程,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第二,改變原來的教學組織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是班級統一講課模式,應將其轉變為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第三,改變教學環境和資源[1]。將獲取知識的來源由書本轉變為視頻資料,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根據學習進度選擇暫停、快進等,同時做好課堂筆記,便于后期的復習和鞏固。第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翻轉課堂教學將課堂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注重和學生的雙向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即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在臺下機械地聽講理論知識,課下完成相關課后作業。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的講課缺乏激情,學生的聽課缺乏興趣,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感到疲倦,缺少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中,學習的主體是教師而非學生。教師掌控著整個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針對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強制記憶,對學生在知識理解程度方面未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注重教學結果,忽視教學過程,極大地影響教學質量[2]。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學生乃至一個民族的基本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自我約束力。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校學習有教師進行輔助,家庭學習由家長進行監督,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建活躍的教學氛圍對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教師的講課激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重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全等三角形”時,通過相關三角模型的對比,分析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高效、靈活地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才可以真正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翻轉到課堂教學之前,并在課堂中運用這一模式講解內容的重點、難點。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二次函數”課程時,通過錄制的視頻資料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的講解。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對函數的特點進行分析,掌握函數式中Y=AX2+BX+C中A,B,C的含義,并對視頻中預留的問題進行整理,在課上進行探討。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對錄制的視頻進行必要的改進,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只有具備完善的自主學習能力,才可以在課后的學習中深刻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課程時,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應該對視頻中的關鍵詞“相切”“相交”“相離”等引起注意,分析直線與圓的三種關系的形成條件。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正確有效的學習流程,充分利用課上和課下的學習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國初中學生的基本條件,制定符合我國教育特點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實現科學教學、高質量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努力,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
[1]劉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
[2]岳曉云,陳愛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