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佳
(江蘇省淮安市文通中學)
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生活化教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來的。生活化教育正在慢慢融入各個學科,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引入生活化教育,不僅讓學生看到了生活與物理的聯系,也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與世界溝通,體會生命的美好。
傳統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書,很多學生學會了讀書,卻沒有正確掌握學習方法,正確答案、標準答案的出現,更是加劇了學生個性化思考的退化。生活化教育就是要學生把生活代入教育中,要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教學的最終答案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也許,在書本教材中,問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可是,在生活中問題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個完美的實驗,不僅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也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拋開人類發展的歷程與人類的需求來進行實驗,可以說這個實驗對于人類的發展來說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生活化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教師引入生活化的情景,把原來抽象的教材知識變成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話語。教師要把現實生活和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同時引導學生把生活和課堂知識聯系起來,從社會生活中吸收更多的綜合教育知識,在生活化教育中獲得思想的提升和精神的力量。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引領學生,而不是把自己當作教學課程的主導者,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安排進行學習。如果說教師是教育花園里的園丁,學生是花園里的小花,小花的成長需要園丁的呵護,可是如果園丁給予小花過度呵護,每天都給小花澆水,小花還沒有吸收完水分,又有了新的水,那小花可能就會被水給淹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雙向的,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交流中收獲知識,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獲得新的思考。
現在的物理教學課本理論性太強,很多例子是為了教學而設計的,很少關注到其在生活情境中是否成立;或者教材中列出的很多物理公式,缺乏易于學生理解的解釋過程,學生一般情況下是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公式,而不是通過與生活中的情景聯系起來增強記憶。學生在課本中感受不到生活的氣息,在課堂上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怎么會熱愛學習呢?學生不熱愛學習,學習效果又怎么提高呢?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會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知識,盡量從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情境中舉例說明。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物理實驗是物理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教師上物理實驗課程時,只是枯燥地進行說明或者直接進行實驗,學生沒有明白操作的方法,也沒有看到實際的演示,一般情況下效果不是很好。物理教材上的知識是理論知識,而實驗是對理論知識的檢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重視知識的學習,同時重視實驗的演練,實驗的進行不是單純地驗證學到的知識,而是要從實驗中收獲樂趣和感悟,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實驗,而實驗是為了驗證知識的正確性,發現舊知識中凸顯的新知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之一,學習氛圍是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關鍵因素之一,生活化教育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使物理實驗由原來的枯燥乏味變得充滿生活味。情景教學是生活化教學的手段之一,情景教學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物理實驗中創建特定的教學場景,就很容易將物理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難理解的概念和復雜的規律變得更加具體可視。
在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生活現象,在實驗中引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驗中開發、訓練自己的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自由、輕松的實驗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要創造放松式的實驗環境,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引入生活景象,同時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散性思考,爭取獲得深刻的知識。
物理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很好地發揮物理實驗的效果,同時也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物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選取富有生活氣息的實踐內容。例如:熱島效應的形成與人類生活的哪些因素有關?家里經常使用的能源有哪些?身邊有哪些地方的用電要求達不到國家的標準?學生的實踐內容與生活的關系越密切,越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過的物理知識。
總之,素質教育的深入改革,使得探究型學習和提問式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而物理實驗是探究型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實驗一般可分為4種類型:練習型、測量型、驗證型和探索型,正確把握好物理實驗,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手段。
林煒木.淺析生活化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文理導航,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