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珠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學)
傳統的課堂教授方式已經不符合現在教育改革的潮流,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夠讓化學教學在創新中得到發展。高中化學大多是一些關于元素周期表的記憶以及各種化學方程式的表達,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深度地探索。如果教師只是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并記憶的話,對于學生來講是十分枯燥的一件事。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如何將生活化的教學融入化學課堂中去,將抽象的化學公式變為具體的生活實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富有內涵的化學知識并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化學家們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以及無數次的實驗而得來的。要想學好化學,首先就要有一顆探究生活的心。只要一牽扯到生活中的有趣現象,學生就會懷著一種好奇的心情去學習化學知識,探索化學奧秘。因此,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生活現象作為鋪墊,為學生提供較為生動形象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想要主動去學習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氧族元素”的教學中,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對臭氧的概念、性質等有更加清楚的認知。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下生活中的現象哪些與臭氧有關,繼而引發討論。比如,學生可以討論“雨后的空氣為什么異常新鮮?”這一問題,最后討論出這一自然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在雷電的作用下氧氣轉化為臭氧的過程”,使得空氣變得異常新鮮。在這個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肯定也會突飛猛進[1]。
對于學生學習化學來說,如何準確做到“學以致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的確,生活現象為學生學好化學原理提供了興趣和動力,但化學原理的出現也會讓學生學會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小難題,進而更深層次地理解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而在這種學習與應用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思維拓展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進而領悟到科學的精神。
例如,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小問題——水壺里的水垢難以祛除。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它們可以和酸起化學變化。根據這個道理,在水壺里倒些食用檸檬酸或者市售的檸檬酸除垢劑(烹飪用食醋也可以),在火上溫熱一下,只見水垢上放出密密麻麻的小氣泡,水垢便迅速溶解了。如果沒有這些化學原理的知識,恐怕很多人便會做一些無用功了。因此,明白化學原理對于處理生活中的小困難也對學生學習化學有促進作用。
實際上,高中的化學教學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不斷更新、不斷進步的形式動態發展的。高中化學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教材的基礎知識,也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學上,而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走進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現象和真理,然后將這些元素應用于教學課堂中,為化學的教學和發展提供更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高中學生學習人教版化學教材“乙醇”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白酒作為研究素材進行化學教學拓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第一,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時候讓學生在生活中展開對白酒的調查,初步探究乙醇;第二,把這個探究的課題分解成為多個子課題和研究方向,引導學生去探究乙醇的特質、應用方法及原理,不斷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實踐能力;第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子課題方向進行資料收集,最終將自己查好的資料進行匯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2]。
由上文討論可以得出,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化學原理,也可以教學生利用化學原理來解決生活難題,更可以將生活中的各種元素應用到化學教學過程中,拓展化學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積極、熱情地學習化學。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化學課堂授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只能創新。而利用生活元素來進行化學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也需要隨之創新。只有將生活與教學相結合,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學習化學。
[1]陳春芳.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1):7-8.
[2]王新云.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