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江西省貴溪市金屯初級中學,江西 貴溪)
多媒體技術,將傳統的文字、視頻、音頻、圖片等媒體資源整合到一起,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展現在師生面前,可以有效豐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我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課程的導入、情境的創設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的學習途徑從單純的課堂聽講,變為多彩的多媒體學習,從而有效提升了閱讀教學的質量。以下就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進行詳細介紹。
多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首先體現在課程導入方面。我們在每節語文閱讀教學課程的開始,利用與課文相關題材的多媒體課件導入,使學生將注意力從課下的休息、娛樂中,集中到課堂學習之上,課件中生動有趣的內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我們在每節閱讀教學課程開始前,將課程所涉及的關鍵知識進行總結,之后利用自主視頻制作的方法,制作出與課程關鍵知識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并在閱讀教學開始時進行播放,從而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例如,我們在《大雁歸來》一課的多媒體課程導入中,為學生剪輯了《動物世界》中介紹大雁的段落,制作成為一個時長為5分鐘的多媒體導入視頻。視頻的開頭是一排大雁飛過天空,隨著大雁飛過視頻鏡頭轉換為介紹大雁的覓食、棲息、遷徙與繁育的特點。學生對于視頻中的大雁十分喜愛,充滿了對課文《大雁歸來》的探究興趣。之后我們在導入視頻的基礎上展開閱讀教學,學生通過導入視頻中的大雁知識與課文進行對比,有效地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升了學習質量。
多媒體技術包括各種豐富的視頻、圖像、音頻資源,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產生對課文更直觀的印象,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設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尤為突出。情境創設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語文課文中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逼真的環境體驗下,對課文進行閱讀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感受多媒體情境中的圖像、音樂等元素,能夠產生對課文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去體會課文情感,發展自身閱讀能力,提升自身語文素養。
例如,我們在《天凈沙·秋思》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以音樂《天凈沙·秋思》為音樂背景,利用投影技術,為學生展現了描繪《天凈沙·秋思》意境的國畫,進行多媒體情境創設。學生在此情境中,充分體會到《天凈沙·秋思》中哀婉凄涼的意境,更加直觀地體會到作者流浪在夕陽下那種失意的畫面。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更好地從感情上體悟本篇詩詞的內涵,從而促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達到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多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特定的課文內容,為學生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促進閱讀教學。利用視頻播放的方法,對說明文、童話故事等題材的課文教學尤為有效,可以將課文中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完整地展現出來。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視頻之后,不僅可以使他們將抽象的課文內容化為自身的直觀體會,還能夠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開闊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我們在《故宮博物院》一課的教學中,就為學生播放了紀錄影片《故宮》。影片《故宮》從故宮的歷史進行介紹,通過對故宮的發展歷史與主要布局的分析,使學生對故宮產生較為完整的了解。影片中對故宮宮殿的展示部分,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三大殿與后三宮的具體樣式,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一邊觀看影片,一邊拿出課文進行對照,使課文中對故宮的描寫與影片內容一一對應,有效提升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是一種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學技術,我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緊密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呈現更加適合他們接受、更加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多媒體教學。我們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通過抓住課文中知識點,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搜集,讓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地表達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之中獲得了更大的便利,因此有效提升了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