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釗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第三中學)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能跳出課堂,進行自主學習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生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而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提高則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去,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以便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數學是一門較其他學科來說開放性較強的學科,它緊密地聯系著學生的生活,與此同時它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與思辨能力。所以,要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就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對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事先的自主學習,并且自主地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其中的問題,最后小組成員在班級中進行展示與總結,教師可以在各小組之間進行觀察與傾聽,并適時地提出一些自己不同的意見,引導學生逐漸完成教學任務。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口頭交流能力,還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普遍提高,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建立良好的民主的學習氛圍,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當中,對此,教師應改變以往講解者的身份,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深入學生的內心,調查學生想法并且想學生所想,按照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向,精心設計每一次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普遍提高,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友好合作的關系,讓課堂氛圍不會一直處于較為壓抑的狀態,使學生樂于學習并且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
對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家長的作用占據比例也較大,教師應與家長們取得長期的聯系并且實時與家長交流學生的課堂表現,并提出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家長商量解對政策,教師還可以和家長討論家校合作共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等問題。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正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對于學生們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最為重要的時期便是初中學習階段。而作為一名初中的數學教師,需要做到的便是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從側面使他們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建議家長在家庭中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處于這種氛圍中的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思考與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得到提升。還可以建議讓空閑時間比較多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一起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這樣的家庭教學方式,不僅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讓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同時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能使家長實時地了解學校的課程進度,對學校的信任感也會增強,能更好地支持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名從事初中數學教育的教師,適當地改變教學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圍繞著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話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考。比如,說在學習二次函數時,教師們可以利用以前學習的一次函數等來使學生們進行一系列的聯想,從而創造出類似學習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其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提出一些建議,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可以是利用函數的圖象編出一系列的舞蹈動作來學習和記憶二次函數,或者是通過類比法來學習等等。
據長時間的實驗研究表明,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來學習數學比教師直接通過講解以便達到教學目標會更有效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會普遍偏高。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作為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讓他們學會自主地思考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從而使課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通過家校之間的共同努力合作,而教師則需改變以往講解者的身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引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進行自主的學習并且能自主地深入思考問題,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數學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得到顯著的提升。
[1]孫煥昭.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4).
[2]賀粵湘.初中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