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趙 東(吉林省孤兒學校)
什么是教學,教學是“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合作”,是教師引領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參與探究,自主發現知識并掌握知識。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要看學生的學習成效。
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沒有先進的教學觀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合理的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標準,我們要把課程設計從“我怎么教”改變成“學生怎么學”,每次教學后都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反思:這樣的教學環節是否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樣的導課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習題配備是否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讓學生動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愛”上數學,真正地喜歡數學這門學科,這是有效教學的根本,所以要抓住課堂這個主陣地,而創建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尤其關鍵。
情境的有效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故事當中。如,在講解“乘方”這節課,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獎勵》這個故事,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情感和愿望。
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采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聯系身邊的實際,把例題轉換成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的問題,如數學中的利潤問題講解:利潤=售價-進價,讓學生扮演小商家,自己進貨,自己根據利潤需求來計算需要定價多少,需要進貨多少。將學習內容生活化,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學以致用,便于有效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
鼓勵與指導,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過程中,老師不能單純地做旁觀者,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參與情況,對有創意的、正確的及時給予表揚,對遇到困難的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及時的鼓勵,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增加自信心,養成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而教師合理的指導,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在有效的時間里得到最大的收獲。老師真誠的鼓勵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大數據”教學是時代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教師、學生的需要。新課程教材要求現代教育應該是個性化、差異化的。大數據能促進教育個性化,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這個時代,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地改革,才能培養出未來需要的人才,對于數據時代對教學的影響,我有以下看法:
數據調查表明應用了軟件輔助教學的地區成績都有所提高。傳統數學教學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進行情境引入,比較枯燥乏味,艱澀難懂,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后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從視覺角度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受,讓學生更容易去理解。如“二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在短時間不可能畫很多的圖象讓學生去觀察特點,但應用PPT軟件教學,學生可以生動地觀看到多個圖象,更直觀地歸納出其性質。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習題配備是均衡的,所有同學都做同樣的題,而老師也不能快速地匯總到學生的做題情況。而使用軟件后就可以做到分層次習題練習,在做題中對于基礎題全對的同學可以自動推送難題進行攻克。而沒有全對的同學可以自動推送錯題進行重做。通過數據統計對于掌握程度60%~80%的題進行講解,而60%以下的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中,每次考試后教師想要對所有學生的試卷批改然后進行分析,工作量非常大。但使用現代化軟件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整體的網絡批卷,然后通過軟件甄別,可以對每次考試進行有效的分析。精準的數據分析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單個第15題學生整體的答題情況,如某某同學所有試題對錯情況,都可以很容易統計出來。通過這些數據,教師就可以有效進行試卷講解與個別輔導,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種教學輔助手段,豐富自己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喜歡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這樣才能打造愉快的課堂,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潛能都激發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孫愛婷,李斯遠.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方式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