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嬌
(盤錦市遼東灣實驗高級中學)
數學是高中必修科目,也是三大主要科目之一,更是高中考試的要點,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惑,課堂問題較為突出,主要是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較低,逐漸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也淡化了數學學習的熱情。面對這樣的現狀需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下對具體策略和途徑進行分析。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按照學生的反應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爭取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對數學學習有期待感。當前,教師可以使用的教學方式有多媒體教學方式、翻轉課堂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等。教師使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生參與熱情的開發還需要保障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只是為了活躍氛圍而活躍氛圍,達不到期待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考慮到課堂上知識點輸送和學生的接受情況相匹配,否則過多的知識承載會讓學生產生較大壓力。多媒體、微課和翻轉課堂對學生課堂參與性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這些方式和手段能夠把數學學習中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直觀化地展示給學生[1]。小組合作教學對于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學生也愿意參與到小組當中去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小組合作學習基礎上學生能夠形成非常獨立的思考習慣。
例如,在題目已知 U={1,2,a 2a 3},A={|a-2|,2},CUA {0},則a的值為 ( )
A.-3 或 1 B.2 C.3 或 1 D.1
教師將這種問題分配給每一個小組,讓小組去探究和分析,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就需要研究并集和交集的概念,然后對具體問題做研究,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讓各類教學活動得以有效實施。在以后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相關內容給學生設置不同的情境,在情境創設基礎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境中使用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數學情境中被吸引。
例如,教師在教授關于空間平面的問題上,可以使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教會學生切蛋糕,在一個空間三個平面上最多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切蛋糕,讓學生思考這塊蛋糕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學生經過思考之后自己動手操作,這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參與積極性得到提升,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進而對數學知識有一定的直觀性理解與深入性分析。又如,教師在教授關于“斜三角函數”時,所創設的情境是測量水池的寬度,這樣的問題是非常開放的問題,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和討論會設計出不同的方案,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多設置一些能引發思考的問題,對于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3]。
高中數學學習中包含多種實用性知識點,例如,三角函數、空間幾何以及統計等問題,這些知識點具有復雜的特點,內容也具有深度。將數學知識點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能夠發現諸多生活模型,學生了解問題就可以更加透徹,參與課堂討論和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例如,在學習關于概率的問題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列舉彩票的問題,在經濟學中概率學習都是為了能夠讓利益最大化,使用多種數學知識和生活技能,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趣味性。另外,教師在教授關于“圓周方程”的問題時,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找出生活中哪些是圓周運動,學生將圓周運動和自己的認識、生活相聯系,之后想到摩天輪的運動軌跡就是圓周運動。高中生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目標就是能夠在課堂氛圍的影響下充分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數學學習方式方法,并且自主地投入討論探析過程中[4]。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高中數學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關鍵部分,對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都有較大幫助。除此之外,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熱情、參與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情境創設、數學實用講解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程度,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更有動力。
[1]錢旭琴.提升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度方法芻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6,14(2):24.
[2]馬林勇.提高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度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22(4):39.
[3]朱志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途徑[J].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14(3):37-38.
[4]王強.參與體驗,啟心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3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