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大清
(重慶市巫山縣廟宇初級中學)
在素質教育中,人格教育是主要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將人格教育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既是時代的發展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需手段。如何才能將人格教育有效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是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闡述的重點內容。
人格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將其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不僅是為了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更注重學生行、意、情、知等各個方面的完美統一。將人格教育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奉獻社會、熱愛國家、發揚個性。由此可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第二,樹立學生正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不良的社會風氣開始涌進校園,導致當前初中學生普遍滋生了拜金主義、暴力美學等不良的價值觀念。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將人格教育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不再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害,形成積極向上、勤奮務實的良好品德[1]。
初中思想品德老師要想將人格教育有效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立足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著手進行滲透。首先,思想品德老師要認識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將其充分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老師一般以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為目的進行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老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一味強調學生是否全面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而是要注重這節課對于學生的人格健全是否有意義。以這個標準去確定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思想品德老師才會在其影響下,將一些有助于健全學生人格的內容和方式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中,為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體系中,教學方式是一個核心的組成部分,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在傳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思想品德老師一般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也日益凸顯。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老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掘,在此基礎上發揚學生的個性,盡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3]。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適合初中思想品德老師在課堂上滲透人格教育的教學方式有很多,比如實地采訪、角色扮演等。這些新鮮有趣的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強學生對人格教育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友好交往禮為先”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老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人格教育。一個學生彬彬有禮,對待同學真誠友好,禮貌有加,身邊朋友很多,生活很快樂。另外一個學生則扮演一個行為粗暴的學生,走路撞到同學不說對不起,向同學借學習用品也不說謝謝,身邊的同學都躲著他。通過這兩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認識到禮貌的重要性,并且也讓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老師還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的方式進行人格教育的滲透。首先,思想品德老師可以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充分挖掘,在此基礎上借助多媒體等引入一些生活實例進行人格教育。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成長中的我”有關內容的時候,思想品德老師除了要帶領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引入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比如某某青少年因為嚴重的叛逆心理而走上墮落之路,又比如某某青少年健康樂觀、積極自信,最后考上了好的高中或者大學。這些內容貼近生活實際,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初中思想品德老師可以利用這些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滿足個人、教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要求,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對此加以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將人格教育的價值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1]倪秀玉.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滲透人格教育例談[J].文教資料,2015(29):157-158.
[2]何建輝.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如何實施人格教育[J].新課程(中學),2017(4):45-46.
[3]胡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實施人格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6(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