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軍
(廣州市番禺區化龍片教育指導中心)
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制約著我片區學校的發展,在打造我片學校體育特色的時候不得不考慮過細的問題,如:地場、投入、人員等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我們有在籃球、足球等大球項目上發展過一小段時間,但最后都因為各種原因很難走下去。后來我們這片小學的體育人結合毽球運動的特點,選擇了毽球運動項目為我們片體育特色項目。
中小同步,互促發展。在全國體育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們堅持全面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在片區中小學內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毽球運動不受身高、體重、年齡大小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們分別從兩個方面進行推動,一方面,毽球運動訓練隊也就是高水平毽球競技運動水平的發展,已經形成中小學一體化發展模式,小學階段主要以基礎性訓練為主,包括體育素質與球性的練習,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和簡單的進攻模式;中學以技戰術提高為主,挖掘高水平毽球競技人才,擦亮本地區毽球運動品牌,同時為上一級學校輸送拔尖人才。近幾年,每年均有毽球運動隊學生直接輸送到上一級學校,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在片區中小學師生中全面普及,其中包括毽球運動體育大課間、每年一度的片中小學師生毽球比賽、毽球體育大課堂、毽球推廣普及經驗交流會等,經過幾年的推動全片中小學師生基本掌握踢毽球的技術動作,三間學校被命名為市體育傳統項目(毽球)學校,占本片學校50%的比例。
小小毽子,建情建家。毽球運動在我片已經發展十多年,我們以運動俱樂部、體育社團的形式來開展各種活動,平時訓練、毽球俱樂部成員的春秋游學、成員生日慶祝活動、每年一屆毽球畢業會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俱樂部有固定的場室、有固定的活動經費、有每位隊員專用的東西,這一切都能體現我們毽球教練的用心。小學從三年級入隊到六年級畢業,在這四年時間里我們的同學與教練們朝夕相處,同學們每天都會來到我們俱樂部渡過他們開心的一天。十年時間過去了,對這小小的毽子已經建立了厚厚的情結,同學們與毽子、同學們與俱樂部、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們與教練員、教練員與教練員之間處處流露著深厚的情義。他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不可分割的情義,這已經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人手一毽,終結碩果。全體師生以“健康第一”和“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在“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從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著想,以構建和諧學校、幸福校園為目標,讓每位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校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同時,我們通過毽球運動讓學生掌握技能技巧、增強意志毅力、加強團結協作、豐富課余生活、提高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我們堅持把毽球的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賽促練是提高水平的重要抓手,積極組隊參加全國以及省、市等各級舉辦的毽球錦標賽。我片毽球隊連續六年蟬聯區男女子所有毽球項目冠軍,獲得區級以上的毽球比賽共獲獎300多項,其中國家級60多項。化龍中學、化龍東沙小學、化龍第二小學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毽球運動傳統校、廣東省體育(毽球)傳統項目學校、廣州市體育(毽球)傳統項目學校;化龍東沙小學被確定為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
羽毽之間,“毽道”精神。當毽球運動逐漸成為我們地區傳統運動項目時,我們開始思考和探索毽球運動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聯系,毽球運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敢為、實干、進取在化龍人身上有著鮮明的痕跡。經過反復的調研、探討,我們將毽球運動與嶺南文化特色相融合,構建“毽道”嶺南校園文化體系,堅守并不斷發揚“敢為、實干、進取”的精神。毽球運動在各中小學已不再單純停留在體育項目技術層面上,而是力求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毽球運動的主體,把毽球的觸角一步步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成才等方面,根本目的是通過毽球運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精神修養和意志品質的提高,“毽道”育德,“毽道”啟智才是真正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毽球運動已在我片中小學師生中生根發芽并逐漸吐露出淡雅卻讓人記憶深刻的芬芳,它的推廣有效地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我們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看到了它的良好發展前景,堅定了努力打造“毽·道”這一品牌的信心,讓小小毽球散發出更大的魅力,綻放出鮮艷的新花,結下豐碩的果實。
[1]鄭培萍.毽球的運動價值及校園開展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5(13).
[2]黃裕強,陳丹丹.廣州市小場地學校開展毽球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運動,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