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兵
〔摘 要〕桂西北民族樂器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桂西北自身的文化特色進行把握,結合傳統文化,尤其是銅鼓山歌藝術,使民族樂器發展更符合其藝術特色。要牢牢把握民族特色,豐富民族內涵,使桂西北的文化底蘊得以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 民族樂器;桂西北;創新發展
民族樂器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縮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桂西北民族樂器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桂西北少數民族多年來的歷史文化沉淀。比較出名的桂西北民族樂器如銅鼓、石琴、四弦胡等,對于桂西北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桂西北民族樂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民間藝人對民族樂器進行了改良,如音樂銅鼓、木琴、石琴等樂器的出現,讓桂西北民族樂器具有了現代化氣息,為其文化內涵延續創造了有利條件。
桂西北民族樂器的創新發展,在融入現代氣息的同時,應注重對當地的傳統文化底蘊進行繼承和發揚。外在形式可以改變,但不能夠“忘本”,不能夠將民族樂器的民族之魂丟失。桂西北民族樂器源遠流長的根本就在擁有其強大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底蘊,對其創新發展,也必須圍繞民族性展開。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樂器創新之根本
民族樂器傳承及發展的根本在于民族文化本身,這是民族樂器的靈魂。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少數民族漢化問題日益嚴峻。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民族文化被破壞殆盡,民族文化與民族發展逐漸剝離。這一情況下,民族樂器的發展也受到了嚴重沖擊。民族樂器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做工簡便,工藝較為粗糙,導致民族樂器發展不良。同時,隨著民族文化的部分丟失,樂器的價值估量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對發展不利。民族樂器的創新發展,必須以民族文化作為根本,使獨特的文化溶入到民族樂器當中。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樂器的創新發展要注重對民族特色的標志性元素、融入符號,突出民族特征。從民族樂器產生的基礎來看,民族樂器是民族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對民族文化進行了繼承,并對民族文化進行了發揚。人們對民族樂器的認知,也是在對民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會對民族樂器產生興趣。
桂西北民族樂器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特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民族文化在民族樂器中得以被表現。例如桂西北地區的石琴,自作為桂西北民族文化的標志性產物,其對桂西北民族元素進行了融入,使石琴成為桂西北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對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過程中,對其內涵的保留應該作為第一要素。在進行民族樂器創新過程中,可以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要,對石琴原有的形式進行創新,不必太過于外在形式的拘束,但不可丟失民族文化的內涵。
二、民族樂器創新要突出民族風格
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對民族風格的延續,將成為民族樂器創新發展的一個關鍵方向。桂西北民族樂器的產生是基于民族文化背景下,對相關材料進行運用加工而產生的一種包含民族特色的產品。在民族樂器制作過程中,制作者考慮到了民族文化,將民族風格進行了體現,并對民族情感進行了表達。民族樂器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形式雖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是民族風格依舊在延續,這也是民族樂器得以發展的關鍵。民族樂器創新對民族風格的把握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對民族特色進行理解,將民族形成及發展的歷史文化進行融入。例如腰鼓與桂西北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腰鼓的應用,可以使舞蹈的藝術特色得到升華,使舞蹈氛圍及表演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對民族特色的把握,將民族樂器發展與民族文化的關聯性予以認知,這對于民族樂器傳承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在對腰鼓創新發展過程中,根據腰鼓的風格韻律進行把握,使腰鼓在表演中得到更好應用。在腰鼓設計時,要注重對腰鼓體現出的文化特色進行把握,使腰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二是民族樂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突出民族的個性化特色,以這種個性化增強民族樂器的感染力,使人們能夠對民族樂器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桂西北的四弦胡造型比較獨特,這種獨特性的設計吸引了人們對該樂器的關注。在對四弦胡創新過程中,結合其外在形式的特征,提升制作工藝,對細節做好有效處理,可促進四弦胡更好地發展。四弦琴制作過程中,把握其形制,可從琴筒、琴桿、弦軸、千斤、琴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進行考慮:琴筒呈圓筒形,系用一截兩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長18厘米~24厘米、直徑12厘米左右,筒前口蒙以豬膀胱膜為面,筒后端敞口。從這些結構組件中,改進、改良制作工藝,發揮特色,可更好地對四弦琴進行傳承。
三是民族樂器創新發展要注重對民族本身的文化特色進行傳承,注重對民族風格進行延續。桂西北民族在發展過程中,許多民族樂器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反映出了簡約、細膩的本色。從民族樂器的創新發展來看,各民族的樂器風格有著很大的差異性,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各民族文化不斷融合,少數民族的個性化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尤其是漢文化的影響。桂西北民族文化在漢文化影響下,個性化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阻礙。這種情況下,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必須對自身原有的民族特色進行傳承,保持自身獨特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桂西北民族樂器得到更加長遠地發展和進步。
三、民族樂器創新必須做好審美
在進行民族樂器創新過程中,對民族審美問題的有效把握,關系到民族樂器的長遠發展。民族審美主要是指在進行民族樂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民族樂器的審美性,使民族樂器反映出民族文化和民族內涵之美,讓人們感受到民族樂器之美,才能夠更好地對民族樂器進行發展和傳承。在對民族樂器審美問題把握過程中,要注重對民族審美意識進行融合,使民族樂器能夠對民族文化之美進行更好地展現。例如在桂西北民族文化中,樂器對民族舞蹈文化之美進行展現,突出節奏之美,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桂西北民族文化之美,從而使桂西北民族樂器得到更好的傳承。在進行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過程中,注重將民族審美意識與民族樂器進行緊密地結合,將文化美感進行更好地滲透,可使人們更好地感受民族樂器之美,使民族樂器得以傳承和發展。endprint
民族樂器中的審美意識把握與民族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在對民族文化之美宣傳過程中,也要對民族樂器的外在美進行把握,從而使民族樂器外在美和內在美更好地結合,以促進民族樂器得到更好的傳承。民族樂器美感的延續,要注重在民族樂器制作過程中,能夠對制作工藝水平進行提升,使民族樂器的色彩美、形狀美等外在美進行更好地體現,給人一種較強的視覺感官效果。例如對多調竹笛的改進,在這一過程中,把握竹笛的主體,可使竹笛設計的美得到較好的突出。在進行竹笛設計時,設置竹笛本體、第一空心套、第二空心套、定位板、定位塊、連接板、連接桿、固定板、卡桿、彈簧、拉塊、固定桿、滾輪、限位板和塞塊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竹笛在使用的時候根據不同曲調需要使用到不同的竹笛、就使用者需要購買不同的竹笛從而增加經濟支出的問題,該多調竹笛,具備降低使用者經濟支出的優點,提升了便捷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促進了竹笛的發展。
桂西北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其民俗習慣與漢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在民族樂器發展過程中,可以對桂西北民族文化的宗教文化、祭祀文化、節慶習俗等民族文化進行融入,使民族樂器的審美呈現出個性化的發展特征。情如此可有利于民族樂器的傳承,這對于民族樂器的長遠、持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結 語
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必須對民族樂器本身的特征進行把握,能夠從民族樂器的內在和外在兩個內容進行把握,使民族樂器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為其傳承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桂西北民族樂器的創新發展,要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人們的審美意識進行有效把握,注重對原有的形式主義進行打破,對其本質和內涵進行繼承及發展,使其能夠融入現代化元素,為民族樂器經久不衰的流傳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在對桂西北民族樂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桂西北民族樂器的原生態、本質特征進行把握,能夠融入民族文化之美,為民族樂器的長遠發展和進步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韓晟. 論民族樂器在當代音樂中的應用與發展[J]. 音樂生活,2017,(04):67-68.
[2]韓星冉. 劉天華民族樂器改革與器樂創作[J]. 史學月刊,2017,(03):128-132.
[3]苗雪瑩. 論民族樂器在當代音樂中的應用與發展[J]. 農家參謀,2017,(12):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