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 要:新媒體時代下怎樣做一名優秀的責任編輯,是每一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者的理想,但只有理想遠遠不夠,應該立足于本職工作,在工作實踐中追求必備條件,加強責任編輯作為傳媒人的社會責任和職業操守對于內容生產與編輯的良性發展大有益處。本文從優秀編輯應該具備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職業素養等多方面探討了成為優秀編輯的條件。
關鍵詞:優秀編輯;出版;素養
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不斷發生著改變,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與日益繁重的生活壓力使得新媒體信息內容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新媒體”、“全媒體”以及“社交媒體”逐漸在刷新著人們對于媒介環境的認知,同時也帶了內容生產、傳播及人們生活的顛覆性改變。做一名編輯要如何應對出版物的出版要求,并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編輯,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政治思想素養
1.職業認同感。大家印象中的編輯總是面前一堆書稿,埋頭寫寫畫畫,好像非常輕松。殊不知,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甚至優秀的編輯要具備的能力和知識是廣博而專業的。如今,在出版行業的傳統模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背景下,作為一名電子出版編輯更應該對市場了如指掌,洞悉一切,巧思營銷。因此,做好本職編輯工作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那么簡單。首先,對這個職業的熱情和高度認同感,是職業生涯的開端,也是成長為一個優秀編輯的基本啟蒙。優秀的編輯對出版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反之,熱愛,是做一名好編輯的前提。只要對出版這個行業充滿了熱愛,就會有好書策劃的可能,繼而專注出版的每一個細節,直到挖掘到出版工作的核心。這種熱愛所帶來的工作熱情,才能使編輯秉持嚴謹求實的態度,才能生發敬業精神和一絲不茍的作風。
2.政治素養。在保有對編輯工作的熱愛的同時,優秀的編輯也應該認識到只憑一份熱情是不能很好完成工作的,因為熱情終究會隨著編輯工作的日復一日的單調枯燥而消失。當面對永遠處理不完的稿件和相對不是太高的薪水時,能否保持內心的一份寧靜與淡定,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意識到編輯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只有自身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政策理論水平,才能正確地處理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盡快進入編輯職業角色并且喜歡自己的職業,是第一步。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則是從事編輯工作的第二步。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編輯很難自覺地把出版物質量作為不懈的追求。因為編輯工作具有重復性,文字處理枯燥無味,工作久了難免缺乏成就感,這時很容易出現對工作沒有責任感、不具有風險精神、過多計較個人得失、拒絕做有壓力有難度的工作等等的消極現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使這一困境得到解決,促使自身擺正心態,堅持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原則,不斷總結、思考、學習,提高完善自己。
二、專業能力素養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編輯都要把出版工作的準則作為標準,做到以大眾利益的追求為最高追求,以不斷提高出版質量為己任,戒驕戒躁,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并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切實承擔起編輯的社會使命。只有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心和高度的社會使命感,把奉獻社會和服務社會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才能形成編輯事業的敬業精神。
優秀的編輯除了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敬業精神,還必須是編輯出版方面的行家里手,這包括掌握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合作精神、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能力。
1.學習能力。每個編輯在從事編輯工作前都具有某個專業的理論知識,但從事編輯工作后卻缺乏編輯出版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這些缺陷最開始會使編輯束手束腳、手足無措。但是只要具有學習能力,虛心向老編輯、同事請教,多看編輯出版相關的書籍,把鉆研專業知識的精神放到編輯工作中來,就會逐步走上正軌,并有所收獲,進而快速成長起來。
2.創新能力。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的社會在進步,各行各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都非常強烈,擁有創新能力才能在編輯出版工作中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把控出版走向,打造文化精品。
要具備創新能力,首先要獨立思考,開闊自己的思維,拓展閱讀面。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通過學習本專業的學術報告等及時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再利用科技信息和成果,有效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從中開發作者和審稿人資源,拓寬優質稿件的來源渠道,提高出版物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性。
3.溝通能力。出版編輯是連接作者、出版環節和讀者之間的橋梁,必須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求編輯對自己的角色準確定位,樹立為作者、讀者服務的思想,不斷加強個人修養,達到編輯本身的廣博知識、熟練的業務能力和謙虛嚴謹的態度的三者合一。
筆者就曾見過沒有良好溝通能力的編輯在作者和出版環節之間處于尷尬的兩難境地,一方面于作者方說不清道不明,另一方面于出版環節中漏洞頻出,錯誤連連。最終,兩頭不得好,作者撤稿,單位內批評。可見,溝通能力對于從事專業工作的人來說是何其重要。編輯不僅與靜態的文字打交道,還更多地與人或對象交流溝通,才能找到優質的稿源,才能打造出文化產品。
4.合作精神。眾所周知,出版要經過策劃、組稿、審稿、編輯、校對、排版印刷等諸多流程,作為一項集體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合作和溝通。因此,編輯在溝通能力之外還得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出版的每一個環節的參與和溝通都直接影響到出版物的質量。
一個出版物的誕生,在經過那么多的出版環節后,彰顯出編輯與每一個環節的緊密相連。如果編輯在策劃、組稿、審稿等環節中溝通不到位,合作不到位,其導致的后果是嚴重的、可怕的。試想,一個不合格的出版物在面向讀者、面向市場后會有怎樣的災難性反饋,是不可想象的。
5.時間、情緒管理。一個不夠優秀的編輯往往被眾多稿件的無序安排攪得雞飛狗跳,不是在與團隊的合作中出問題,就是在與作者的溝通上起爭執。做好時間管理,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就能很好地完成手上的種種工作。
時間管理可以幫助編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出版工作,還有一種管理能力可以對編輯自身形成積極的正能量影響,那就是情緒管理。具備了這一能力,編輯就能在面對職業困惑時及時走出困境,勇敢接受本職工作及生活帶來的壓力。作為一種對情緒的自我控制的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促進編輯發泄消極負面的情緒,有效避免因情緒不穩定造成的不良局面。
一名優秀的編輯必須學習怎么去高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建立不斷學習的積極態度,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去享受工作,而不是抱怨它。面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應當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以自身的意志為轉移的,嘗試去接受這些消極、去面對現實,不妄加揣測和臆斷,畢竟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每件事物都不是永恒美好,所有事情都有兩面性。優秀的編輯會從問題的積極面去看待它,不夠優秀的編輯會從問題的消極面去看待它,積極的態度總是能從糟糕的情形中慢慢走出來,而消極的態度卻容易沉浸在糟糕的情形中,無法自拔,最終造成精神負擔。“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樂山也好,樂水也好,從容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境,才能做最真實的自己。
三、職業素養
1.判斷力。優秀的編輯可以發現優秀的作品,一定是因為自身卓越的職業修養。每個出版物都需要編輯精心加工,但不是每個出版物都是文化精品。毋庸置疑,出版工作是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工作,文化需要發展,就需要被傳播被傳承。優秀的編輯就是文化發展的弄潮兒,能夠發現文化的新趨勢和新動態,在工作實踐中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創造力的“專家”。如何成為一名“專家”,優秀的編輯告訴你,那就是依靠判斷力。優秀編輯的判斷力是建立在自己廣泛的閱讀和各種知識的了解的基礎上,依附于長年累月扎實的專業知識積累和職業技能學習。一旦形成這種判斷力,優秀的編輯就能夠為每一次的選題發掘出最適合的作者。一個優秀編輯的判斷力,不僅可以幫助出版社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而且又實現了對文化的推廣,對作者的高度宣傳,還對專業學術領域起到了積極的探索意義,更是樹立了出版品牌。
2.整合力。經典的文化內容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內容里融入時代的特征,是出版行業文化傳承的責任之一。其中,文化的整合也是編輯在出版工作中的一種職業能力,其對編輯的職業素養要求更高。編輯要做到整合和組合文化,勢必要將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知識呈現出新的風貌,要達到比整合前更吸引讀者,更有效服務于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的目的。宏觀層面,從出版工作的文化意義上講,組合文化是優秀編輯適應時代發展、順應文化潮流的必備之能力。文化的組合可以有效彌補當今出版原創性不足和優質作者資源稀缺的缺憾,一旦樹立起組合文化的品牌,就有利于建立規模效應,促進出版業的經營發展。這一能力也體現出編輯在變化中工作,在工作中變化的職業特點。
3.技能力。當今科技日新月異,電子技術、數字化技術等不斷創新,發展呈一日千里之勢。自從興起高速發展的計算機運行潮流后,新媒體出版的編校分工界限也愈加模糊,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加大了編輯工作的難度,所以,優秀的編輯除了具備以上論述之種種素養外,也不可忽視對數字化技術、電子技術、各種出版使用軟件的學習和了解。比如,電子出版編輯就必須熟悉計算機、互聯網的相關操作,了解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電子技術有什么樣的更新換代等等。
四、小結
綜上所述,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責任編輯呢?我覺得只有我們保持有一顆正直而純粹的心,才能讓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面對誘惑與艱難困阻。“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首先要永葆對出版事業的熱情,在熱愛出版這個職業后,就要具備豐富的專業能力素養,這是大船能夠駛出港口的動力;再者就是要形成職業素養,這是建立在熱愛和專業能力基礎上的,是長期工作經驗和個人修養的產物。
參考文獻:
[1]格羅斯.編輯人的世界[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2]周浩正.優秀編輯的四門必修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3]陳國劍.電子出版技術條件下的編輯規范問題[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
[4]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電子出版技術發展歷程回顧[J].中國包裝報,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