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效抓手才能做好、做實,以此切實提高在校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與專業技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以“三原色”為抓手,精心設計了紅色革命教育、綠色專業教育、黃色預警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實效。
關鍵詞:思政教育;三原色;有效抓手
為更好履行高校立德樹人的責任與使命,切實強化青年學子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與專業技能,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力抓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依托“三原色”,以“紅色”教育為引領傳承革命基因,以“綠色”教育為重點激發專業活力,以“黃色”教育為保障做實預警幫扶,致力于為同學們提供集“育德、育志、育才、育心”于一體的“多彩教育”。
一、“紅色”教育:傳承革命基因
以學生黨支部為主體,摸索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提升思路,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黨員發展機制,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在黨課中注重敘事性內容的融入,用身邊故事講述黨章黨史、講授馬列經典原理。帶領發展對象赴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扶眉戰役紀念館等紅色基地參觀學習,以實踐體驗強化理論吸收,以扎實的培養保證黨員隊伍的純潔性與先進性。鼓勵各學生支部建立“馬列主義經典作品研讀”“紅色觀影”“紅色悅讀”“社會時評”等品牌活動,由黨支部書記、學院思政指導教師及助教帶領廣大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重溫革命年代的感人事跡、對社會時事開展評論研討。成立園藝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習社,聯合黨支部、團支部力量積極開展各類教育活動。不斷促進黨建工作與新媒體的融合度,探索構建黨建工作網絡矩陣,強化大家的歷史責任感與公民意識,讓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內化在每一位青年學子心中。
二、“綠色”教育:激發專業活力
系統化構建 “綠色”力量,激發專業活力,煥發專業生命。在人員與平臺方面,以專業教師及班主任為主體,以卓越人才班為依托,以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為抓手,充分發揮專業導師、優秀研究生對本科生的精細化學科指導,帶領低年級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實驗,積極申報科創項目,為有志于學術科研的學生提供系統、個性的發展規劃與平臺。在活動層面,精心策劃“暢享園藝”“TALK空間”“1123模式社會實踐”等活動,構建集“講授、體驗、實踐”于一體的立體化專業思想教育體系,同時聯系武夷星茶葉有限公司、西安榮華葡萄莊園等單位,為學生提供緊貼本專業市場發展現狀的暑期實習。在學生層面,大力倡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組建、加入相應學術型社團或小組,如“意安”蘋果研究社、“藝茗”茶文化研究社和“Lab-Lib”自主學習社團、“文獻閱讀交流群”等,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類學術型活動,以“關鍵少數”輻射更多“中間群體”,在全院塑造濃郁的學術氛圍,提高廣大同學的科研素養與技能,為學院整體科研實力的提升貢獻青年學子的力量。
三、“黃色”教育:做實預警幫扶
為了做好重點學生的“雪中送炭”工作,學院精心構筑了以預警幫扶為主要內容的“黃色”教育,突出重點,強化責任,精準施策。針對學業困難生,嚴格按照《園藝學院本科生學業預警工作實施辦法》文件要求,學工辦與教學辦聚焦學業預警薄弱環節與重點難點,緊扣補考、重修等關鍵時間節點,對預警學生進行“點對點”教育管理。依托班主任及班級力量切實將學業幫扶工作落小落細落實,打造上下聯動、同頻共振、貫穿全程的精準幫扶。針對心理困難生,打造溫馨舒適的“心晴空間”并購置百余本心理書籍,為廣大同學提供“釋放負面情緒的私密空間”、輸送“悅納自我的心靈氧氣”。以心理部及班級心理聯絡員為主干力量,在心理專干的指導下做好日常排查,策劃開展“小小福爾摩斯”“心靈驛站”“心理悅讀”等以心理知識傳播為主旨的心理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形成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針對少數民族同學,結合學院多年來的教育管理經驗,不斷強化對少數民族學生成長規律的把握,圍繞其現實需求提供“靶向服務”,嘗試開展以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系統性團體輔導,在工作過程中切實做到“心貼心”“心換心”,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獲得感,以真心換取其健康成長,以真情培育維護民族團結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潘凌理,劉云建,李磊.高校學困生學業預警機制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8(07):66-68.
[2]馬麗娟,王球琳,付磊.高校學生學業預警及援助保障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6(04):67-70.
[3]郝登峰.關于大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的反思——基于大學畢業生專業興趣對就業起薪影響的實證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5):95-97+111.
[4]吳先勇.高校紅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1(0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