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結合當前圖書捐贈工作在贈書接收、贈書處理、贈書宣傳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制訂捐贈政策是解決圖書捐贈工作各類問題的基礎。高校館應當在捐贈政策的指引下轉變工作思路,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圖書捐贈工作在高校學科建設、特色館藏建設和高校閱讀推廣上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圖書捐贈;優化策略
一、引言
圖書捐贈是高校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接受捐贈不僅可以節約文獻資源建設經費、補充館藏,更重要的是,圖書捐贈具備書目數據采訪模式所沒有的特殊社會意義:捐贈是讀者對圖書館工作表達信任、表示關注的方式,接收捐贈也是高校圖書館征集高質量圖書、本校教師專著、珍貴古籍、手稿,建設特色館藏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搭建圖書捐贈平臺可以促進圖高校館與讀者間的共建共贏。筆者通過對高校圖書館在贈書接收、處理和宣傳中存在的問題進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期提升圖書捐贈工作水平,充分發揮贈書在高校圖書館藏建設上的作用。
二、圖書捐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贈書的接收
贈書的接收是讓捐贈人對圖書館捐贈服務產生直觀印象的重要一步,也是對贈書進行前期質控的重要環節。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贈書接收相對被動,很少向學生、教師、社會個人、機構以及出版社等主動征求贈書。在捐贈發生前沒有與捐贈人形成良好的溝通,導致圖書捐贈行為的主觀性大、持續性差、贈書質量極不穩定。如果后期處理時把控不嚴,極可能造成館藏圖書質量下降、贈書利用率低、捐贈期刊斷藏缺藏的情況。圖書捐贈有時甚至成為廢舊書刊處理的目標地,既加大了贈書處理的難度,又影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贈書的處理
贈書的處理過程是對館藏質量控制的保障。如何鑒別受贈圖書是否符合本館文獻建設規范是贈書處理的主要問題。目前,贈書質量的評判主要是依靠館員的主觀經驗,在當前圖書捐贈量大、來源廣、出版情況復雜的情況下,館員對圖書的內容層次和圖書所表述的價值觀的判定準確與否,都可能會對館藏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
贈書處理的及時性是工作的另一項難點。一些高校館并沒有設立專人負責圖書捐贈工作,導致贈書處理周期長、周期不穩定。擠壓的贈書不僅擠占圖書館有限的儲藏空間,同時也會使時效性較強的圖書無法及時實現自身價值,另外,贈書處理的及時與否代表著能否按時向捐贈人反饋信息。贈書積壓和處理拖沓很容易引起捐贈人的誤解,影響捐贈者對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整體評價。
(三) 贈書的宣傳
贈書的后期宣傳一方面是對所贈書信息的匯總反饋,是對讀者捐贈行為表示感謝,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圖書館拓寬捐贈渠道,吸引優質捐贈資源的有效手段。根據華東地區211高校的圖書捐贈工作的數據分析[1],華東31所211高校雖然都在開展圖書捐贈的宣傳,但在鏈接設置、贈書入藏標準、捐贈反饋完整性上差異較大,更新及時性也有待提高,往往對讀者對捐贈條例的獲悉、捐贈情況查詢的需求考慮不全。除了網上信息揭示,寄送捐贈證書也是高校圖書館向讀者表達感謝的主要方式。但在一紙證書之外,對長期捐贈高質量圖書的教師、學生和社會機構,如何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務,通過圖書捐贈活動開展閱讀推廣,提升捐贈圖書利用率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圖書捐贈工作優化策略
(一)制訂捐贈政策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贈書接收、宣傳、處理這三個階段中存在的問題相互交織,制訂捐贈政策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
以《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征集與接受捐贈條例》為例, 條例內容包括“征集與接收捐贈的文獻范圍”、“接受捐贈的條件”和“征集與接受捐贈程序”三個部分。分別從贈書范圍劃分、所有權讓渡和捐贈流程角度進行規范。一方面對贈書的品相、版本、專業研究性、與現有館藏的互補性、期刊捐贈的延續性做出規范;另一方面對贈書中十分常見的不宜入藏的文獻,如已失時效性的教材、版權存疑的圖書、非正式出版物等情況予以注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館員對贈書質量的主觀判定,對受贈圖書接收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形成有效指導。條例中對贈書所有權轉移和捐贈流程的規范有利于更好的劃分贈書管理權責、明晰贈書處理方式。
圖書捐贈工作情況多變,捐贈政策也應具備一定靈活度,體現圖書館服務的人文關懷。
(二)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圖書捐贈在館藏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1.主動的贈書征集模式
從微觀上看,可以在贈書到館前發揮工作主動性,與捐贈者進行有效溝通。通過拍照,提供書目或大宗捐贈預約等方式提前對捐贈圖書質量、館藏匹配情況進行判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贈書不符合館藏標準帶來的后續處理問題。
從宏觀上看,在當前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勢下,高校的圖書捐贈工作也應做出改變。可以對本校各學科的紙質圖書館藏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借閱率高、版本更新較快的圖書,可以通過吸收校內師生捐贈的方式,主動完成館藏復本剔舊和更新,滿足師生借閱需求。同時,還可對本校存在館際文獻傳遞需求的圖書進行統計,在圖書捐贈界面建立缺藏征集模塊,對紙質圖書館藏結構中已無法通過正常采購方式獲取的缺藏圖書進行揭示,面向全社會進行征集,同時注意保證信息的及時更新。
更長遠來說,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捐贈服務的主動性,還可以使教師、社會個人、機構、出版社等社會各界機構都為高校特色館藏搭建助力。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徐州文庫”特色館藏建設就是很好的范例。,“徐州文庫” 文學館主要收集名人字畫、徐州當地歷史史料、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志、工具書、家譜、族譜、地圖、碑志、筆記、日記、年鑒、資料匯編、風土人情資料、地方出版物以及本院師生著作、碩博論文、專利、項目資料、各種獲獎等資料[2]。如此龐雜的地方特色館藏種類,沒有主動的工作方式,僅僅依靠經費支持是很難最終成型的,也不能完全保障特色館藏質量。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充分發揮捐贈征集主動性,對于難以從市面上采購的品種,由圖書館員主動與作者本人聯系, 爭取捐贈,并向作者頒發捐贈證書。同時在報紙上發出征集函和捐贈倡議,調動社會捐贈積極性,更好配合特色館藏建設。
2.主動的贈書處理模式
及時性是贈書處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開展后續宣傳工作的前提。及時、全面地登記贈書來源和書目信息,盡快對贈書進行加工、編目、典藏和上架,不僅有助于后期向捐贈者反饋贈書處理情況,也有利于了解贈書的使用結構。目前,高校館對贈書的處理主要停留在對捐贈者信息和贈書數量的展示,忽視了贈書分類入藏后的使用率統計,忽視了細化數據在揭示贈書對館藏建設積極意義方面的作用。在以學科發展為中心的背景下,可以對堅持定期向圖書館進行捐贈的個人和機構進行跟蹤,通過了解捐贈人和捐贈機構的職業或學科背景,主動發現贈書的可延續性和學科針對性,及時與捐贈人建立聯系,在贈書處理的過程中發現并積累穩定的優質贈書來源,進而通過不間斷地建設形成高校圖書館相對穩定的捐贈網絡,提升贈書對高校館藏建設的積極意義。
對于期刊、輯刊等連續出版物,在正式納入館藏前一定要注意與捐贈單位的溝通,確認捐贈行為的可持續性。接收捐贈后要注意與捐贈單位保持聯絡,定期催缺。
對于不符合本校學科需求或不符合館藏要求的圖書,可以進行高校間的互換互贈,或是聯系社區、中小學圖書館進行轉贈,促進圖書資源的循環利用。
3.主動的贈書宣傳模式
目前,圖書捐贈宣傳手段有待優化。對于將捐贈欄目設置在主頁二級頁面下的圖書館而言,能夠主動獲取捐贈政策和捐贈信息的讀者群依舊有限。可以利用圖書館官方微博、微信對捐贈信息定期匯總更新,彌補不足。 除信息揭示外,還可以在不違反學校及圖書館規定的情況下,對優質贈書(如缺藏圖書捐贈、大碼洋圖書捐贈、古籍捐贈等)的捐贈人和捐贈機構提供一定形式的獎勵,比如提供圖書閱覽、資料復制等方面的便利條件[3],以實現圖書捐贈與圖書館館藏補充的良性循環, 實現圖書館與社會讀者的雙向互動[4]。
贈書上架也是進行圖書捐贈宣傳的良好契機。可定期將贈書集中放置在新書宣傳架,既可增加贈書流通率,也可令本館讀者體會到圖書館對捐贈行為的鼓勵,對捐贈圖書質量產生直觀感受,一舉多得。
圖書捐贈宣傳也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舉措。通過舉辦優質贈書展、簽名本贈書展以及贈書漂流等活動,搭建贈書的“共享閱讀空間”,更好地發揮館藏贈書的價值。
四、 結語
當前“建設高水平本科高校”的新形勢對高校圖書館藏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捐贈工作的模式也應由被動變為主動。通過優化捐贈平臺設計、主動征集缺藏圖書、本校教師專著,主動關注長期捐贈的個人與機構,努力建立穩定的圖書征集和捐贈網絡,提升贈書的整體質量。通過多手段、廣維度的贈書宣傳,提升高校圖書館圖書捐贈工作的存在感,與讀者形成有效溝通,進而充分發揮圖書捐贈工作在館藏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官文娟.高校圖書館圖書捐贈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華東地區“211工程”高校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8(07):58-63.
[2]李師龍,劉方.基于地方文化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以“徐州文庫”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5,37(08):44-46.
[3]李雁英.國家圖書館捐贈政策對捐贈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名人捐贈為核心[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2):69-72.
[4]楊新涯,羅麗,王彥力,劉芳兵.高校圖書館圖書捐贈服務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35(0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