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紅
摘 要:校園欺凌事件威脅學生的身心健康,應急科普教育的推行會降低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風險,也能訓練受害者的應急技能,還能使教育者從中學會如何處置風險。中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心理、生理等發展的重要階段,可塑性強,為預防校園欺凌事件、應急科普教育發展應作長遠規劃。本文通過分析應急科普教育在欺凌事件的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對應急科普教育的發展規劃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校園欺凌事件;應急科普;中學教育
一、引言
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場所,青春期的學生,受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引發欺凌事件。據一些數據顯示,校園欺凌事件嚴重,不少學生深受其害,教師、校長也跟著受連累。應急科普教育是一種生命教育,從應急管理的層面上講,應急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準備”階段,學校作為應急科普教育的主陣地,應逐步完善應急科普教育體系建設。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應急科普教育應由家長和學校合力,才會發揮該有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界定
什么是應急科普教育? 應急科普教育為應對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而開展的科普教育和演習等活動,具體內容包含應急知識的宣傳、應急技能的培訓等。應急科普教育要重視受教育者的體驗,體驗的實質是“模擬情景式”學習。在中小學校,應急科普教育以安全教育的形式出現。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校園欺凌在中學發生的較多。
三、校園欺凌事件現狀
欺凌是世界范圍內的青少年校園難題,幾乎出現在世界范圍內所有的學校中。據調查顯示,在美國大約25%的在校生長期承受校園欺凌的傷害;在韓國,大于30%的人都承受過校園欺凌;在日本,近90%的學生都遭遇過校園欺凌。而我國的現狀是,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描述在自己曾受過同學的欺凌,而自己的孩子如今在學校也有遇到同學的辱罵、起綽號等欺負情形,孩子的心靈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傷害和困擾。校園欺凌事件的解決各國均有各自的辦法。挪威實行校園欺凌實拍,鼓勵學校對校園欺凌采取全校范圍的干預措施。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增進師生們對社會正義問題的理解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以色列政府要求學校建立全校范圍的反欺凌政策,對教師監控不力的時間段,增加警力,保證照明,讓父母接送孩子等。美國學校會培訓教師如何處理欺凌事件,對學生也警醒預防性的教育。日本學校也加強對教師的防欺凌培訓,針對實施欺凌的學生給予停課懲戒。韓國實行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警衛服務”。2018年7月5日首都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應急管理重在預防,防患于未然。從應急管理的角度分析欺凌事件,我們的預防準備工作不到位,應急科普教育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四、應急科普教育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的作用
美國學者羅伯特·希斯的“4R”危機管理模式:即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這里我們將校園欺凌事件管理任務按4R模式劃分為四類——降低欺凌事件發生的概率,使學校做好發生欺凌事件的準備,盡力應對欺凌事件,從中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縮減管理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內容。對于校園欺凌事件管理而言,危機縮減管理就是降低風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應急科普教育,包括法制教育,讓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收手,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其他同學造成傷害。另一方面,也表現為對欺凌風險進行排查和評估,提高全體教職工、家長及學生的安全素養。預備管理主要是進行校園欺凌事件的防范工作,通過應急科普教育,特別是訓練和演習使教師和家長、學生都掌握一定的事件處理方法,在面對欺凌事件時可以從容應對,加強預備力。另一方面,組建危機管理團隊,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危機預警系統。在反應力這個層面,學校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以應對欺凌事件;其次是如何能夠更多地獲得全面真實的信息以便了解欺凌事件波及的程度,為欺凌事件的順暢解決提供依據;最后是在欺凌事件來臨之后,學校如何降低損失,以最小的損失將危機消除。在恢復力這個層面,一是指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并得到控制后著手教育教學常規程序;二是指在校園欺凌事件結束后的總結階段,為今后的危機管理提供經驗和支持。
五、中學應急科普教育發展規劃建議
(一)提升應急科普教育者的素質
應急科普教育課程從小學就開設,初中學校每周為每班也設置有應急科普教育課程,高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專門的應急科普教育課,只是班主任學期初、學期末以及放假前會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應急科普宣傳。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從事應急科普教育的教師不具備相關資質,大部分中小學校的應急科普教育教師由一些音體美教師兼任,而且應急科普教育課有時會被中高考科目占用。為大力推廣應急科普教育,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應急科普教育者的應急知識儲備。教育主管部門要將應急知識作為校長、教師培訓的必要內容,加大培訓力度并組織必要的考核。通過一年至兩年的全體教職工培訓,檢測培訓效果。檢測形式可以是:考試、競賽、實戰演練等。教育主管部門組織應急知識競賽,校級領導帶頭參加,學校內部組織競賽,教師分組競賽參與。學校對應急教師的培養工作應作長期打算,分批次安排班主任、安全教師等到外學習培訓,提升應急教育主體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有效開展應急科普教育。
(二)改變應急科普教育課程模式
目前,應急科普教育多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大多中小學校每學期只組織一次應急演練,防恐演練、消防演練等只是小范圍的組織,不是全員參與,這樣的現狀不能滿足教師、學生等對應急技能的需求。分析其原因,應急科普教育課程并非中高考科目不被重視,課堂教學照本宣科,學生沒興趣;應急演練走過場,學生并不能從中收獲需要的應急內容。要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提升應急科普教育者的資質,另一方面,結合中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也考慮到學生身處中考、高考的雙壓態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學生,適時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應急知識和技能。
(三)增加應急科普教育形式
應急科普教育要取得一些成效,學生除了接受應急科普教育課程中的應急知識外,還須接受專業的應急救護專家的應急技能培訓。應急專業志愿者具有醫療衛生、防震、消防、水利、心理援助等專業的應急知識,學校定期聘請應急專業志愿者為全體師生進行專業的應急技能培訓。在應急專業志愿者的指導下,開展應急演練,相信要比我們自己演練效果好。條件允許的話,學校在應急專業志愿者的培訓指導下,建立學校自己的應急救護隊伍,必要的時刻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欺凌事件、暴力事件等的發生源于學生法律知識淡薄,應急教育一定要與法制教育有機融合,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教育宣傳力度,引導學生明確法律底線、尊重生命、依法保障權利,校園要堅決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為,通過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通過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版面、校園廣播等多渠道宣傳防欺凌相關應急知識,讓學生對安全教育課上的知識得以鞏固;同時,通過班級微信群播報一些安全新聞等,讓家長休息之余輕松接受應急理念。為考核學期應急科普教育質量,每個學期期末,學校還可開展網絡專題安全知識競賽、現場安全技能大賽等,教師、學生、家長均要參與進來,大賽后要進行總結,為下學期的應急科普教育工作提供經驗。
(四)應急科普教育也要在家庭進行
家庭應急科普教育往往伴隨人的一生,是學校應急科普教育的有效補充。學校要發揮家長學校功能,定期對家長進行安全素養培訓,引導家長科學地對孩子進行應急科普教育。學校組織的應急演練、應急技能培訓等活動要鼓勵家長參與,家長的安全素養提高了,就可以在家將自救自護技能傳授給孩子,以彌補學校應急科普教育暫時實現不了的功能。家長必須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應急科普教育。首先,家長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演練、以及聘請應急專家的培訓項目,家長自身需意識到安全風險的存在,具備一定的應急知識儲備,才能將家庭應急教育做好。第二,家長自身的行為習慣要安全,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中學時期的孩子叛逆,家長還需因勢利導,通過親子游戲等與孩子交流安全行為習慣的養成。第三,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社區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讓孩子具備識別風險的能力。學生求學期間,在學校的時間占到1/3多一點,其余時間是在校外的,寒暑假、節假日等時段學生都不在學校,離開學校的監管區域,家長就是孩子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監管人。家長不能時刻陪伴在孩子跟前,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也不愿意與家長時常在一起。因此,家長一定要把握好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的最佳時期。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心情很好的時候,家長便可以與孩子溝通交流安全的事情。學校教師在學校要監管學生的安全,放學后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可以在家校聯系平臺如家長微信群中發布,安全教育是不放假的、不休息的。只有家校常聯系、安全事故警鐘長鳴,應急科普教育在特定的時候才會發揮特有的功能。
(五)創設社會應急科普教育氛圍
社會應急科普教育基地的建立,無疑為應急科普教育提供了場地支持。面對眾多的學生,學校可分班、分年級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到基地接受訓練,從校領導、教師、家長等都要陪同并參與。同時,探索合作聯盟教育模式,學校、醫院、交通等部門合作、聯盟搞應急科普教育,例如學校可與臨近的醫院等建立伙伴關系,每個月該醫院派醫護人員到學校為學生培訓現場救護四項基本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交通部門派專人定期給學生輸送交通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等。借助社會的力量,應急科普教育才能辦得更好。青少年的安全成長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協作,共同承擔教育、監管的責任。學生只有具備了保護自己的技能,不管孩子走到哪里,我們才有可能放心。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EB/OL]. 央視網,2018年.http://m.news.cctv.com/2018/07/05/ARTIVutwQrwOPyyhdl2OpwJj180705.shtml.
[2] 河南省11部門聯手對學生欺凌說“不”[EB/OL]. 新華網,2018年.http://m.xinhuanet.com/ha/2018-04/03/c_112262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