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元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SWOT分析法對我國退役運動員轉職成為校園足球體育教師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退役運動員成為校園足球體育教師優勢在于退役運動員專業技能出眾,運動遷移能力強;具有偶像效應;以及退役運動員的親和力,劣勢在于:進入教師行業的標準化考試;身份轉變時的現實期望與心理落差,但政府針對此問題提供一系列便利措施,讓退役運動員成為校園體育教師成為可能,退役運動員的加入會使校園體育教師隊伍更加豐富,學生受益更多。
關鍵詞:退役運動員;轉職;校園;足球體育教師
一、現實狀況
中國足球發展之路一直跌跌撞撞,2002年世界杯的慘敗讓足球在中國的發展一蹶不振。近年來,中國足球迎來了改革的春風,這是中國足球走出低谷的一個發展契機。足球作為三大球運動之首,對國民凝聚力、號召力的影響毋庸置疑。中國足協希望在2025年實現全國建立5萬所足球特色學校,隨著校園足球戰略的穩步進行,以每個學校至少配備2名足球教師的標準來算,至少需要10萬名教師添補到這個空缺中,體育教師的缺口將越來越大,光靠每年師范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進行補充可謂供不應求,退役運動員入駐體育教師勢在必行。事實上我國有大量的體育人才未被妥善的利用,高水平運動員每年由于傷病、年齡的原因而退役的不計其數。中低層更是數以千計的年輕運動員等待著機會,各種原因迫使其退役后只能選擇另外的職業道路。做好足球以及其他運動項目運動員轉崗就業工作等,不僅解決了體育教師的缺口問題同時也處理了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問題。這是運動員的保障問題,同時也是中國競技體育的良性發展的后續工作,實質上更是為孩子們打通踢球后的發展渠道,解決了那些在足球運動上有潛力發展的孩子們的后顧之憂。面對這一現象,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對退役運動員成為足球體育教師的優、劣勢,以及機會與挑戰進行研究分析。
二、退役運動員進入基層教師的SWOT分析
(一)退役運動員成為校園足球體育教師的優勢
1.退役運動員專業技能出眾,運動遷移能力強
運動員經過長期專業項目訓練,在自身運動項目上擁有較高的運動技術水平,運動經驗豐富,了解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將此優勢運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受益者終會是學生。
除開足球運動員具有足球專項運動技能外,其他項目運動員本身經過長年的運動訓練,其運動技能遷移能力較高,能夠在短時間掌握其他運動技能。這些退役運動員經過退役再學習后將成為“一專多能”的學校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的復合型人才。專項運動員具備高超的運動技術,在課堂教學時能夠將教學技術動作生動、形象、準確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接收到專業化的教育與訓練。顯然,足球項目只是一個校園體育改革發展中的一個突破口,在教學當中他們可以用其所長,將其自身優勢運動項目在學校推廣展開。專項與副項的結合,為運動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
2.退役運動員的偶像效應
明星效應已成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不少運動明星開設的教學訓練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王非籃球訓練營開辦十多年來受訓人數已達上萬人次,培養出不少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中小學的孩子們還處于身心發展的階段,對未知的事物充滿著無盡的好奇心,當在課堂中與運動員接觸時,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拜感會油然而生,會渴望自己也能夠在運動場上展現自己,所以說退役運動員對于孩子們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孩子們會去學習,模仿他們所追崇的運動員,所以說運動員教師的影響力、號召力將會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讓學生發至內心的渴望運動,自主的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3.退役運動員的親和力
社會對于運動明星的認可度高,他們普遍具有一種奮發向上,努力拼搏,陽光樂觀的品質。這些品質讓在其身邊的人能感到舒適,學生愿意與其親近、接觸,這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家長也會支持這些運動員走進校園,進入課堂教學之中。親和力使教師的教學更加具有感染力,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學生也更愿意與運動員教師成為朋友。在教學,交流中影響,感染學生,讓青少年不知不覺地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退役運動員成為校園足球體育教師的劣勢
化底子薄弱。運動員從小接受專業的的運動訓練,讓大批運動員喪失了接受基礎文化教育的機會,每天的生活被訓練、競賽滿滿地占據,導致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進行文化學習。長期如此,運動員學習基礎不牢固,據調查顯示我國運動員的學歷水平整體較低,大專學歷以上僅占退役運動員的32.4%。中國競技體育即是集體封閉式的訓練,運動員平日的生活圍繞著教練、隊友、隊醫,大部分時間生活的圈子很小。大量的封閉式訓練,也導致了一些運動員缺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因此,退役運動員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體育教師,對于他們而言,存在諸多需要即刻解決的挑戰。
(三)挑戰與機遇
1.標準化考試
教師資格證考試首先就是一只攔路虎,自2015年起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考制度,新的考試辦法不再指定教材,考察范圍更加廣泛,內容更加全面,難度更大。對于非師范教育人員還增加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實習經歷要求,新辦法對于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這實質上是提高了教育從業者對于文化知識的全面性,教學能力掌握程度的要求。這在無形當中又增加了運動員考取教師資格證的難度。
同樣,事業編制考試對于運動員來說也是一場硬仗,教育系統事業單位的統一公開招聘的方式,和處在同一批戰線的是接受過學校教育的競爭者,顯然退役運動員考試成績會落后于其他競爭者,兩方面因素都成為退役運動員轉職路上的另一只攔路石。
2.現實期望與心理落差
中國已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時代,在整個社會背景下,包辦、分配制度已不復存在。退役對于運動員來說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這個時期運動員的社會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那種站在領獎臺上的光輝情景也不復存在,一系列落差會使退役運動員在生活中產生無助、挫敗與孤獨感。能滿足運動員退役后需求的還是少之又少,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讓運動員背負了巨大壓力,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位置,一批又一批的退役運動員,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競技體育的惡性循環。
3.政策利好
近年來,黨和國家,各體育與教育部門也在積極推動退役運動員從事學校體育工作,大力推進退役運動員大學再教育,職業轉換,自主創業等政策的開展,盡一切可能為退役運動員解決后顧之憂,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甘肅省通過連續利用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的方式,先后三批共安置了292名退役運動員入職校園體育教師,在招錄環節中,對運動員采取名額單列、自劃線、單獨錄取的方式,給予運動員優惠政策。在教師資格方面,甘肅、陜西、新疆、浙江等省市為運動員開設課業培訓,單獨組織考試和認定,幫助運動員獲取教師資格。山東、江蘇等省市根據每一位運動員從事體育項目特長,在考試中給予適當加分或單獨劃分數線政策。政府通過一系列扶持措施,教育培訓幫助退役運動員掌握教師的基本素質,下到基層,進入校園從事體育教師開展校園體育活動,這種舉措不失為一種一石二鳥的好方案。
三、建議
校園足球站上了國家戰略,巨大的需求給了退役運動員機會,在運動員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需要政府各部門,為運動員在職業過渡時期提供及時的幫助與支持,使其在短時間內掌握滿足社會需求的謀生技能,為退役運動員轉制為體育教師提供便利。無論運動員退役之后選擇何種職業,打鐵還需自身硬,良好的文化教育都能使其受益終身。退役運動員必須沖破重重困難,在有限的時間完善自己,查文化知識的漏,補教學能力的缺,全面立體地完善自身素質,以達到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退役運動員也應克服退役產生的挫敗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此實現人生價值。各訓練隊也應重視運動員的教育問題,教與育訓練是可協調的,可結合的。完善健康的體教結合機制才是解決退役運動員安置問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R].北京:國辦發, 2015.
[2]許麗.退役運動員職業轉換教育與培訓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3, 33(3): 116-119.
[3]邸潔. 我國體操運動員退役后就業狀況調查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 2014 (11).
[4]朱培榜. 我國優秀運動員成功轉型分析[J]. 體育文化導刊, 2009 (10):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