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亞
(安徽省淮南二中)
通用技術的課程目標和性質是制訂校本課程目標的核心原則,也就是說校本課程目標的確立是基于技術素養而非其他素養,這樣就可以使我們能夠正確把握校本課程方向,不流于形式,更好地為國家課程價值的實現起到推動和強化作用。
通用技術是立足實踐和創造的課程,“行動性”是課程的重要手段和特征,技術實踐和創造能力是技術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校本課程的目標確立應該基于技術的“行動性和創造性”特征,一切教學行為應著眼或服務于“行動”,這是我們為通用技術校本課程定下的主基調,它也是課程呈現的重要依據。
載體的選擇是通用技術校本課程實施的平臺和關鍵,恰當的課程載體能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同時有助于課程實施的經濟和快捷以及學生參與度的提高。
基于上述原則和思想,我們確立了通用技術校本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以《生活中的設計》為內容載體,充分發揮和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學生熟悉的技術產品的設計、制作、展示、評價、交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問題的解決能力,為實現國家課程目標服務。
在制訂校本課程方案之初,我們就堅定了一個基本思想:以校本課程為載體,在學生興趣基礎上輕松快樂學習,不過度增加額外負擔。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們確立的通用技術校本課時容量為9課時。依據該校本課程實踐性強的課程特征,在自愿的基礎上教學班的容量為20~30人。
1.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方式,通過觀察可以有效刺激感官,激起興趣,為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心理基礎。我校自新課程實施以來,硬件建設發展到一定規模,并積累了大量豐富可見的課程資源,學生可以親眼觀察傳統技術、現代技術及學生設計成果,為激發學生創造欲望和對技術學習的信心提供了鮮活的實物環境。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同樣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重要呈現方式。通過課堂教學把技術設計制作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基本知識(如電子技術基本知識)介紹給學生,這些基本的認知既是技術設計實踐的理論基礎,也是指導技術設計實踐的重要思想方法。同時,校本課程也為實現新課程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充分發揮組織者、引路人的角色和作用,讓學生這個課堂主體在真正意義上主動進入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使每位學生都能主動思考參與、放飛想象、展示個性、自主建構。
3.項目設計
這是通用技術校本課程實施的關鍵環節,它集中體現了技術實踐、創新能力,技術方案的物化和問題的解決能力。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和愛好,使其技術素養和創造性得以集中展現。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們給了學生一個寬松的實現過程。如設計方案制訂、模型制作、試驗、優化、權衡、決策等過程可以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學生需要全程關注、提供必要支持和幫助。
我校學生設計作品、設計文本資料被教育部通用技術課標組錄用為2007年通用技術遠程培訓教材,部分作品設計被確定為國家通用技術裝備標準。
校本課程的著眼點是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交流、評價等實踐過程來提高學生的技術創新精神、動手能力、批評意識和技術人文關懷。為此,我們以校本課程為載體,以校園科技創新大賽為平臺,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品涉及的關鍵技術有結構、電子、信息等不同種類。多樣化的作品、豐富的想象、奇妙的構思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2017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安徽賽區中,我校的“六沖程無旋翼飛行器”和“管道機器人”,分別獲得二、三等獎。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學生的技術意識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由于我校通用技術及其校本課程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受到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標組關注。為此,2007年9月24—26日,國家通用技術課標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我校成功舉辦了全國首次《中新通用技術課程電子項目設計制作教學比較研究》跨國課題研討。此次課題研討,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提高了動手能力,打消了對電子技術的神秘感,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個電子項目的完成,激發了他們熱愛科學、熱愛技術的情感;培養了他們面對困難、失敗敢于探索、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技術思維,開闊了技術視野,對技術有了新的思考和體會,同時國外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和風采讓他們開闊了眼界,體驗了快樂而又富有意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