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文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第一中學)
高中語文對學生的整個學習和成長過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教育引發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特別是新課改以來的高中語文教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高中語文教學效果時刻受到人們的關注。實現良好的教學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隨著新課改的推行,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雖然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也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卻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要達到新課改中的素質教育要求,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
當前很多地區都推行了新課改。在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被很多教師所采用。其中包括討論式教學。但是卻又容易出現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義傾向。自新的教學方式出來后,傳統的教學方式遭人詬病。教師開始追捧討論學習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很好地接觸課文、理解課文就迫切地讓學生討論。致使無用討論越來越多,影響了教學的質量,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給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如果在教學中濫用多媒體,容易對語文教學造成損害。很多教師為了體現新課標中的“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理念,就不加選擇地濫用多媒體。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教學都采取多媒體。只要是文章就進行肢解,對語文的文辭美視而不見,對感人的事跡充耳不聞,一味地采取多媒體教學,錯失的反而更多。
探究性學習也是新課標中所提倡的教學方式,但是開放無度的探究性學習并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反而會浪費學生的時間與精力。開放無度的探究學習主要表現在探究泛化;只注重過程,不注重結果;探究流于形式。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課文、分析課文。所謂的探究性學習只不過是為了烘托課堂氣氛而設計的一個教學程序。看似熱鬧非凡,實則空洞無物,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給人看,毫無價值可言。
新課改明確提出了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了達到高中語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要注重在日常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在教學之初,用疑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項羽與劉邦兩個英雄人物,為什么一個被圍垓下,梟雄末路。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建立大漢王朝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充分了解原作,理清故事情節,感受作者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經歷后,讓學生進行人物賞析。通過賞析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鍛煉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讓學生自主分析人物的性格、悲劇的原因等問題。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合理安排好教學。構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理解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學習,愛上學習。例如,教學《包身工》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以合理的安排完成教學。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適當安排學習任務,最終實現有效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在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任務中得到提升。
合作學習可以在相互交流、談論中激發彼此的思維,迸發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合作學習可以豐富教學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如果說“教是為了‘不教’”,那么“學就是為了‘會學’”,為了讓學生“會學”,必須要鍛煉他們的思維。例如教學《荊軻刺秦王》時,可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再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逐步掌握字、詞、句子、文章意思、中心思想等。整體把握“次”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經過一輪的討論后,各組各派一名學生飽含情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全文。如此,經過復述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而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開拓自己的思維,收獲更多知識。
[1]盧慶勝.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幾點思考:高中語文教學[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C],2015.
[2]藍梅英.簡約,讓語文課堂走向內涵發展:新課改語文課堂實踐的點滴思考[J].現代校長與管理藝術,2009(5):51-53.
[3]鐘健平.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