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軍
(福建省莆田第三中學)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通過高中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歷史知識,從歷史的解讀去認識和理解社會。因此,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導高中生在生活中了解和領悟歷史,進而激發其歷史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就是指高中歷史教師深入挖掘歷史教材背后的生活內涵,將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和高中生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深入解讀高中歷史知識中蘊藏的生活內涵和時代特性,從而實現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水平。教育源自于生活,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其對歷史知識的熱愛。
教學目標可以體現出教育任務、教學內容和教育思想,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很容易影響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樹立歷史生活化教學目標,實施有目標的生活化教學,依托高中歷史教材來實施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感受歷史的魅力。例如,我們在進行《新中國成立》的教學時,不能僅僅只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掌握“新中國成立具體內容上”,而應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并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以實現學以致用。
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材更加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因此,生活化教學必須以課本為基礎,進一步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生活,將各種社會化教學資源引入到高中課堂中來,不斷擴展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主動捕捉歷史的影子,主動關注當代高中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設計生活化歷史教學內容,運用歷史知識去認識和解讀社會現象,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中歷史學習。例如,我們在進行《大躍進運動》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熱播電視劇《金婚》中全民“大煉鋼鐵”的劇情,從而使高中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當時的真實狀況。
傳統高中歷史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講解、板書等方法,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學習,使原本應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反而成為陪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不再僅僅只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利用各種情景、協作、會話等教學要素來充分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具創造性的思維空間,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教學方法,增加學生情感體驗,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我們在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時,我們可以合理運用現代媒體技術,選擇《地道戰》《地雷戰》《鐵路游擊隊》等影視資料來開展情境教學法,從而使高中生可以更加生動、直觀地學習歷史知識。
傳統的歷史教學評價主要以學習成績為主,更注重量化指標,將學生歷史考試成績與升學率掛鉤,只注重結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態度納入教學評價體系。由于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如果在教學評價中只注重最終的考試成績,而沒有進行綜合評價的話則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想順利開展生活化教學并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必須在考查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行為以及學習動機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來,對其進行綜合考核,注重學生未來生活與發展的需求。
總而言之,歷史作為一門專門探討和研究人類歷史發展的基礎性學科,是高中學習階段的必修科目。《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通過高中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從而使高中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歷史知識,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生活化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中來,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的生活化來提高歷史教學水平。
[1]孫藝.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索歷史: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讀與寫,2017(2):99.
[2]王剛.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J].教育觀察,2014(12):58-59.
[3]張球龍.分析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發展途徑[J].學苑教育,2017(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