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媛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第二中學,廣東 廣州)
從教多年的我,每次進入復習階段,都有種挫敗感。因為,在上復習課時,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很不理想,以致學習的效率很低。究其原因,學生認為復習課就是“炒冷飯”,毫無新意。面對這種情況,我將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了整合,并將它們劃分成不同的話題,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教學,結果我的課堂重新充滿了生命,我的勞動也得到了尊重。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可以幫助學習和思考的思維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寫下基本概念,然后再從中輻射出與其相關的想法和思維動向。它通過讓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關注中心的辦法,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畫出與其相關的分支。思維導圖實際上是用分割知識框架的方式來幫助我們理解并且記住信息的一種方式。在初中英語話題復習課的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知識主動的建構者和探索者。學習是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索與交流中進行的,知識的交流是雙向的。思維導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強化了學習過程,注重教學質量和素質培養,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從而能夠大面積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果。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享受到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
為了使學生明確思維導圖的概念,并能在復習中更好地運用它,我做了以下鋪墊工作:
基于學生對思維導圖這一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要運用它那更是難上加難,于是,我花了2節課的時間向學生講授什么是思維導圖,針對一個話題,我們應該如何去畫一個思維導圖,以及在做思維導圖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明白了這些問題,學生做起來也就有方向了,并且也有了主動性。
針對我校實行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我將前置作業設置為以組為單位,讓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針對老師所給的某一話題,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復習,上課時再進行評比,對優秀的進行獎勵;沒有認真做的,則額外增加適量作業以示警告。結果,學生課前備課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課中的展示欲望增強了,課堂的氣氛也活起來了,復習質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在具體的實操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1.抓基礎,做鋪墊。面對大部分學生英語底子薄弱這一現象,我將思維導圖的第一部分設計為“單詞短語激活”。這一任務,我讓組長分配給組內底子比較薄弱的學生,并且在上課時我也會優先提問他們,以此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課后,讓他們依據所給的句型去模仿寫句,完成寫作。
2.學中用,用中記,記中明。面對中等學生對知識點學得不夠靈活這一現象,我將思維導圖的第二部分設計為“自創理解再運用”。首先,我讓中等的學生依據所給話題,自己寫出或查資料找出相關短語、句型,然后,讓他們自己先試著去編句子,課前將他們所寫的交給成績好的同學讓他們幫忙改,上課時我進行抽查。課后,我再讓他們依據本節課的話題完成寫作。
3.品范文,助提升。面對成績很好的學生,我要求他們依據所給的范文,自己先完成寫作,并且要設計3~5個問題,這些任務要提前給我看。我會將它們設計為聽說訓練,以此增強學生聽說信心??傊?,在用思維導圖進行話題復習時,我的模式為:話題—單詞短語—句型—寫作—聽說。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教學工具,可以把枯燥的知識變成有層次放射的發散思維的圖。并且它還具有以下優點:(1)可以活躍課堂復習氣氛,讓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到知識;(2)可避免“炒冷飯”的復習方法,讓學生樂聽、愿聽,增加趣味性;(3)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自己解決問題,可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