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莉
(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第二中學,江蘇 蘇州)
“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還是一種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教育理念,它使學生做到了在學中用、在用中學。但是教師不僅要將“從生活角度出發進行語文教學”這一理念放在課堂教學的指導地位,還要將這一理念貫徹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各項專題中。
新課標對于各級初中生所需掌握的字詞量都是有明確要求的,但是學習新字詞僅僅依靠課本內容是不夠的,所以,教師必須要將詞匯教學延伸到課外,從生活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教學。第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名著來學習一些新字詞;第二,教師通過給學生放映相關視頻讓學生學習新字詞;第三,教師還可以利用實物進行教學,比如在教授“萵苣”一詞的時候,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可以拿一顆萵苣向學生展示。
“閱讀教學生活化”是指以實際生活為閱讀材料,運用語文視角閱讀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在這個過程中感悟生活。初中語文是一門主體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去體驗閱讀材料所傳達的感情。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閱讀材料中所傳達的內容。從生活角度出發進行閱讀教學,將閱讀教學生活化可采用以下方法:(1)教師要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便學生在遇到相應的閱讀材料時能夠及時聯想到閱讀材料中所描述的情景。例如:教師在講解《蘇州園林》這一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先觀看相關紀錄片,有條件的也可以組織學生去附近的古建筑景區觀賞,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建筑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拓展知識面,與所學內容相聯系,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對建筑景觀有更深的了解。(2)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的引導。例如,教師在講解《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說的人物描寫感悟小說所傳達的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語文的寫作素材本就取之于生活,只有來源于真實生活的素材,才能從情感中感染讀者。為了讓學生寫出富有情感的作文,教師平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并且要對這些所見所聞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出現無話可寫的情況,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組織語言、應用語言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每周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將自己這一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寫成作文,并在小組間傳閱,讓其他同學也對這件事發表看法。這個做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讓學生的作文寫得生動,還可以為小組其他同學提供素材,達到互助共贏。
真實的生活體驗才是靈感的源泉,學生只有用自己的感官真實感受到周圍的生活,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學生創設情境或者讓學生進入真實情境中去體驗所寫的內容。比如:在給學生布置“我眼中的春天”這一寫作題目之前,可以先帶學生到教室外面的草坪、花園、操場去觀察一下,并在觀察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小草的綠芽、野花的根,還有柳樹的嫩芽等景物進行細致的觀察。
除了觀察生活的角度,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方法。感悟生活,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悟表達出來。教師要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就要為學生營造感悟生活所需要的氛圍,讓學生在感悟中敞開心扉,將他們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
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從生活角度出發進行語文教學,才能教給學生生活的藝術。正是這種生活化的初中語文教學,使學生學到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
現在一些地方仍在以應試教育為主要教學方向,將學生套在一個看不見的圈子里。在這些地方,他們的教學只有分數和成績,只有反復練習和題海戰術,他們的教學已經完全脫離了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與發展。而從生活角度出發的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遠離應試的壓力。
從生活角度出發開放了課堂,讓教育從課堂走進現實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更加真實的社會,放眼更加廣闊的世界,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達到一種開放學習、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狀態。
總之,美國教育家華特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見,語文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所以語文的學習也需要與生活相聯系。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從生活角度出發,將生活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培養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聯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