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學附屬實驗小學 吉林德惠 1303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例如: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采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一邊欣賞德德瑪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邊展示出草原的美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讓學生感受大草原的壯美,體會草原人們的幸福生活,激發學生對草原、對祖國的熱愛。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們采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如“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學,主動學了。
在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完課文后,對于所收集和探究到的信息,讓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可以鼓勵學生選擇和老師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以此更多的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把他們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以達到或超過預期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心喜歡閱讀,熱愛閱讀,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并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語文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其學習目的在于得法課內,施法于課外。因此教學不僅要把目光盯在課堂教學上,也要十分重視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運用、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新知激起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1.觸摸語言,感受閱讀的樂趣
欲讓孩子感受讀之樂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讓他們充分地閱讀文本,與“語言親密接觸”,在這種接觸中觸摸語言,感受形象,體驗情感。這樣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靜于閱讀,心醉于閱讀,享受到較為自在的自由閱讀的樂趣。
2.師生共讀,體驗美妙的感受
當然,讓孩子們自由閱讀,并不等于放棄教師的指導作用。除了上述的“邊讀邊指導”外,時刻不要忘記了另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參與者”的角色。因此,教師完全可以以一個孩子的“學習伙伴”的身份,當孩子們在閱讀時,教師也要投入課文的閱讀之中,或與孩子一起搖頭晃腦地放聲朗讀,或一起入神地默讀,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品味閱讀。這樣,孩子會更加感覺到閱讀的樂趣。在隨后的“讀的交流”中,教師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身份與孩子“對話”,孩子會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種“課文共欣賞,師生一起讀”是多么美妙的讀書境界啊,它是一種更加讓人向往的閱讀享受。
3.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以課外促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獲的喜悅。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4.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把略讀分為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應用課堂中學到的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只有正確的方法才有正確的讀書體驗。
5.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讀完一本讀物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我們要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6.巧用評價,激活閱讀。
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教學評價都對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進行不同的評價活動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水平。因此,對于學生閱讀的理解,教師也要隨機應變地進行多元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艱巨的過程,這其中既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更需要學生不懈努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將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納入到正常的語文教學計劃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摸索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如此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發展,從而為學生的終生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