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瑋 楊志勇
(1.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中心小學 山東泰安 271034;2.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山東泰安 271034)
學生在上課期間的問題行為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膽怯、上課不專注、擾亂課堂紀律。膽怯行為一般體現在不與其他同學討論、不敢回答問題、害怕教師批評。他們不愿和其他同學交流,很少說話,也不敢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去,只待在自己的座位旁邊,使自己處在一個熟悉安全的環境中。上課不專注則是表現為,學生在上課期間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時間,容易想其他事物。例如在閱讀課文時,很難思想集中,教室外面只稍有聲音,注意力就會分散,表現為講不出課文的內容,也不知道課文所闡述的重點。擾亂課堂紀律則表現在學生上課期間隨意說話、爭吵起哄。例如有的學生總是和周圍的學生討論與課堂無關的話題,還有一些學生經常大聲喧嘩;尤其是在自由朗讀的時候,這些學生會用怪異的聲音讀課文;教師在黑板上手寫內容時,這部分學生會通過挪凳子等方式故意制造刺耳的聲音。這些問題行為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否則不但會影響正常教學活動,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良好發展。教師必須杜絕這樣的情況出現,否則孩子一旦養成習慣,極其難改,對自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1)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三點:其一,身體和心理發展的情況不同。在青少年期間,學生身體和心理都在不斷的成長,但是成長有所差異。例如,調查發現,男生的問題行為遠比女生多,而且男生的問題行為多為上課不專注或者擾亂課堂紀律,而女生的問題行為則更多為膽怯行為。學生性格的不同和身體發育的差別都是造成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其二,渴望被關注。有部分學生的問題行為更多的是想被他人關注,例如,部分成績差的學生知道無法在學習成績上被他人贊許,就通過干擾課堂紀律以達到被他人關注的目的。其三,對學習有抵觸心理。有部分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或者不理解的實驗,就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有的學生看到其他學生成績優異,會產生嫉妒心理。還有的學生被教師批評之后,會不愿再聽講,做出一些問題行為來干擾課堂秩序。
(2)教師方面
教師方面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其一,教學觀念守舊。有些教師沒有正確對待孩子所出現的問題,往往通過打壓、不理睬的方式來對待。其二,教學熱情不足。有些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習成績優異的或者愛搗亂的學生,從而導致這些學生不愿參與正常討論,也不愿同他人交流。有些教師在第一次接觸成績差的學生時,往往很積極熱情,但是一段時間后,當學生的成績沒有明顯提高時,就失去了耐心。有些教師對學生犯的小錯誤,不能容忍,常常指責呵斥。其三,教學方式不當。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沒有認真準備,上課過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創新,并且把握不好整體節奏,在簡單的內容上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在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面上沒有深入講解,從而導致學生上課不專注。
學生在上課期間所發生的問題行為,不能只靠教師的控制和管理來解決。教師應當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管理的能力,但是這往往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見效,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指導學生正確的自我控制管理方法和方式。在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時,應當熟悉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恰當的計劃,依照這個計劃持之以恒的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管理能力。熟悉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是能正常教學的前提,也是預防學生產生問題行為的方法。只有通過熟悉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了解哪些學生是渴望被關注的,哪些學生是希望被鼓勵的。教師通過熟悉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和成長。
課堂的紀律是決定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規范的課堂能給正常教學提供一個有良好氛圍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每個班級都應該制定恰當的課堂規范,但是不能通過強硬的手段來使學生遵守,應當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遵守。學生身心發展正處于可塑階段,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自己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討論和學習實踐中,從而達到減少學生問題行為發生的目的。
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必須合理安排講解內容和講解節奏,同時也要準備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法,從容的處理所遇到的問題。教師應準備豐富多彩的知識延伸,吸引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從而降低學生的問題行為。例如,如果在40分鐘的上課期間,教師只照本宣科,沒有輕重緩急的語調和豐富的知識延伸,那么學生很容易思想不集中,從而導致問題行為的發生。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知識,并且和學生進行一定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愿意向教師透露自己遇到的問題,當認識到學生存在的問題時,解決這些問題,能使學生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
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采用了獎勵和懲罰學生的方法,獎勵有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懲罰則為批評或者處分,獎懲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成績的認可或反對的一種直接表達。獎懲在很多時候會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正確實施,則會引發師生矛盾,甚至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同時學生問題行為發生是多個方面的原因共同影響的結果,教師在解決學生問題行為時,應該首先分析發生問題行為的原因,采用積極的方法,從源頭解決問題行為,同時獎懲必須公平和適度,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這樣才能有效發揮獎懲機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