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曉,褚麗娜
(1.山東省榮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山東 榮成;2.榮成市第一中學,山東 榮成)
在國家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青少年的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但是當下,青少年中理想信念的缺失、夢想教育的缺位現象應當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探索。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面向全市青少年開展綜合實踐教育的校外基地,每年為近萬名中小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培訓,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將“理想信念教育”“中國夢”教育與實踐教育融合,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在周恩來總理十二三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問他,為什么而讀書?他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在價值多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今天,筆者也問過很多十二三歲的青少年,他們的回答是:當官、掙錢、出國旅游……種種讓我們失望的回答中,當下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之風已經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觀,很多青少年迷失自我,缺乏遠大理想,更無堅定信念。而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一定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集合,更需要每個青少年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基于以上思考,“讓夢想飛”綠色通道分以下入口:
參訓學員走進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參訓的第一課就是“讓夢想飛”啟動儀式。由實踐中心校長致辭“夢想啟航”;學生面對國旗進行夢想啟航集體宣誓。通過隆重的夢想啟動儀式讓每個學生點燃夢想的火把。
在每個班級外廊道上,設計一個“我的理想,我做主”的“成長樹”形狀刊板。為每個學生發放一張彩色的帶背膠的卡紙,發動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寫下來貼在成長樹上。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思考理想、分享理想、銘記理想、見證夢想。
每個班級設有“成長不煩惱”班級信箱、學校微信、網站上都設有“護航夢想”電子信箱。心理教師將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難,及時幫助學生掃清通往理想道路上的阻礙。學生在實踐中心結束培訓后,要填寫“夢想規劃書”,參訓學校要定期指導學生對夢想規劃進行有效指導。在護航夢想的過程中,學校定期舉行“夢想”護航主題活動,引領學生開展關注自我夢想與中國夢的互融共促關系,并通過頒發“夢想功勛獎章”等形式,激勵學生懷揣夢想,向夢想出發。
為更充分地發揮綜合實踐課程的陣地作用,為每名參訓的青少年提供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構建起“夢想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航海夢、航空夢、強軍夢。已開設航模項目、模擬飛行項目、水火箭項目、真人CS野戰項目、模擬射擊、無線電測向等。很多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感受到了中國航天、航海事業的蓬勃發展,感受到了軍事強國的巨大力量,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當前,各種多元的文化因子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大。有很多青少年對韓日文化過于追捧,特別是“哈韓”之風盛行。而很多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卻不太關注。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讓每一位青少年感受到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是培養愛國情懷、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源泉。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篆刻、電烙畫、棕編、漁家鑼鼓、衍紙、中國結藝、傳統剪紙、茶藝等一大批有“中國范兒”的優秀傳統文化項目搬上課堂,讓這些偉大“匠藝”走近學生。在篆刻的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方寸之大的印章上認真地刻下自己的名字,感受中國篆刻藝術之美;在茶藝課堂上,學生聊茶、品茶,學習茶文化……每一個課堂都有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之美,老師在中國的課堂上講好“中國的故事”,學生在課堂上體驗一把中國“工匠”癮,感受“中國風”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潛移化地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