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和無線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移動教學也快速地發展起來。作為遠程教育的新階段,移動教學可以改善教和學的現狀,并能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而終身學習正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移動教學最大的優勢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以成熟的互聯網和無線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為基礎,教師和學生在移動終端實現更為方便的互動教學活動。目前,移動教學活動的內容主要是專注于現有的文本、圖形、聲音,以及課堂實錄,通常較為簡單,不做任何優化的把教學內容搬到互聯網上。這種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知識本身又缺乏一定的結構體系,所以很難讓學生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本文討論了如何在移動教學平臺上應用微課進行教學,并且用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翻轉課堂模式來替換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快速發展為移動教學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筆者認為,搭建移動教學平臺,開始移動教學必須具備以下先決條件:
1.教師能力。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能動性,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依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移動教學資源。教師除了熟悉本學科的知識外,還應該了解相關的其他交叉學科的知識,這對開展移動教學大有益處。在技術方面,教師應該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和設備,并能熟練使用制作微課的各種工具軟件和制作方法。
2.學生能力。目前,中學生都具備基礎的電腦知識,手機的普及率很高,他們很容易接受移動學習。為了適應移動學習的需要,學生應該具有以下能力:
(1)學生應該具備自學能力和使用移動教學平臺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2)學生應該具備強烈的自律性,否則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降低學習效果。
(3)學生應該具有管理和分配時間的能力。在移動學習中教師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獨立的學習和交流時間,學生也應盡量合理地安排時間,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交流,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掌握知識的目的。
3.管理水平。學校應該支持移動教學平臺的建設,鼓勵教師進行移動教學課程的開發。同時,學校每學期應該調整課程安排,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使他們能夠完成移動學習的任務。
移動教學平臺必須考慮把學生、教師和教學資源這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構建成一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移動學習系統,該平臺應該包括以下三個組成部分:
1.硬件環境。硬件系統包括兩部分:一是連接到互聯網的硬件服務器資源和存儲資源,里面存儲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服務程序;二是學生參加學習必備的個人移動終端。
2.軟件系統。軟件系統提供用戶訪問界面,功能包括常用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問題討論等,此外,還應該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1)具備自適應功能,能根據不同的終端設備自動調整顯示界面,界面易于使用,美觀大方。
(2)程序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支持個性化的設置,讓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學習風格和喜好進行個性化的設置。
(3)教學平臺應具備學習分析功能,分析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任務完成情況等數據,給予每一個人合適的評價和反饋,提出學習指導的建議。
3.移動教學資源。教學資源主要包括適用于移動學習的微課程資源和微課程知識導圖,二者缺一不可。
(1)微課程資源建設。①微課主題、任務明確,一個微課集中說明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教學難點;②長度10分鐘左右,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③視頻較小,格式方便網絡傳播。
(2)微課程的知識導圖制作。微課程不是微課的簡單集合,而是眾多微課的有機集合,是一個完整的課程。因為知識是互相關聯的,所以微課之間也是互相關聯的。這就要求教師理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而理順微課和微課程的關系。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把知識點進行排序,形成結構制作知識導圖,幫助學生快速構建知識結構。另外,可以從知識導圖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跳轉到具體的微課資源,方便學生學習。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被稱為“教之前學”,它包括密切關聯的“課前學習”和“課上活動”兩部分。翻轉課堂把原來課堂講授知識的環節轉移到課前由學生自學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由課后復習轉移到課堂中討論探究的過程。
不同學科的不同教學活動需要應用不同的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問題驅動和任務驅動。學生根據教師準備的知識導圖和微課,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中進行知識的內化和實踐。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成為學習的規劃者、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的操作者和任務執行者,這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使用移動終端完成課堂外的學習。在實際過程中,學生登錄移動教學平臺,通過移動終端學習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完成自主學習,以及接受和理解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觀看教師提供的微課資源,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學習討論平臺進行提問,從其他的同學那里獲得幫助。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學生可以把問題帶到課堂中,與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在開始正式學習之前,教師應該提供一些該課程的介紹視頻,讓學生更有效地了解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同時,教師應該提出一些要求,例如,規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完成要學習的部分。而在這一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控制學習節奏。
2.課堂討論過程。課堂教學活動的任務是完成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教師應該先解決大部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然后制定一個任務,學生討論解決方案和思路,并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在課堂中起到主導作用,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完成課堂討論、探究。
3.評估結果和移動教學交流。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其中包括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習慣、完成任務的情況等,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建議和具體指導。例如,在進行程序設計成果交流活動中,學生可以對設計成果進行相互交流、展示,相互評價。教師對優秀的學生的作品,或者對普遍性的錯誤進行點評、指導。
用翻轉課堂的模式以微課程為基礎開展移動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它的核心內容是移動學習與微課程相結合。由于移動教學仍然屬于新生事物,如何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開展移動教學活動,這是值得教師繼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明輝,呂森林.微課程的建設與評價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5).
[2]李燕.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基于遠程開放教育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
[3]閆影.微課程教學設計[J].人間,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