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云谷小學 賴素珍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及信息技術發展很快,而且快速向教育教學領域擴展,教師開始研究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新課標》中提出了“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種教學策略,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微信”這種新媒體交流方式擠占了我們大量的業余時間,并且也占用了學生的部分課余時間。孩子懼怕傳統語文課堂的寫作教學方式,寫作欲望不強。因此,如何利用微信平臺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并輔助作文教學,值得我們去探索。
首先老師要申請個微信訂閱號,每星期有計劃通過微信訂閱號向學生推送一些微作文技巧。以三、四年級學生為例,他們正處于仿寫、借鑒的寫作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發送“作文小貼士”,比如要求描繪“春天的景色”為主題,學生原本未能優美地表達恰當,有了這個“小貼士”,習作思路就打開了,腦海里浮現出許多素材,描繪出出有聲有色、勃勃生機的春景圖。如:
1.在春風的溫柔吹拂下,滿山遍野的花兒睜開了惺忪的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粉的、紅的、紫的、黃的……五彩斑斕的色彩,煩惱與郁悶消失了。感謝春天的色彩給我們帶來的力量和信心。
2.風和雨總是結伴而來的。帶點兒寒氣的早春的風跳起舞來,裹著調皮的雨,喚醒了萬物,樹梢綠了,大地也綠了,連高聳的樓房的平臺也跟著綠了。
積少成多,利用微信平臺指導寫作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學習的時間又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經歷、理解、感悟去習作。學生學起來有興趣,寫起來也滿懷激情。這樣的教學能激發起學生的自信,發展其個性。久而久之,學生在微信平臺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出寫作文的方法,熟練運用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習作水平明顯提高了。
“語文教材其實就是個例子,利用這些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練習閱讀和寫作的技能。”這里的融會貫通就是讓學生依照文本仿寫,訓練習作技能。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要能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輔導學生沉淀語言素材,積累語言。
如在執教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大地的話》時,要求學生仿照課文試著再寫一寫。課堂上我具體引導學生掌握詩歌的句式,課后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事物陳述在微信的討論群中進行練筆,學生在討論群中表達的內容豐富多彩,如:
1.假如你是毛毛蟲,請到我的背上爬。這里有暖和濕潤的土壤和新鮮的水果蔬菜。你可以趴在軟綿綿的土上吃喜歡的食物,也可以在土層上蓋造自己喜歡的小屋。
2.假如你是蝴蝶,請在我的懷里飛。這里有斑斕多姿、生機勃勃的花園,你可以在花叢中盡情展現你的舞姿,在花蕊里采集飄香的花粉。
3.假如你是麥苗,請你在我的懷中成長,這里有柔和的陽光、肥沃的田地,甘潤的雨露。你可以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茁壯健康地長大。等秋風吹過,你就能將籽粒奉送人們,收獲到奉獻的無窮快樂。
在微信群上進行寫作訓練,引導孩子靈活運用已有的語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學生在反復、不斷的語言訓練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就能不斷豐富了自身的語言積累。
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評改作文工作量大,學生作文上交很長時間才會得到老師三言兩語的評語反饋,這種作文評改方式周期較長。利用微信平臺則彌補了傳統作文評改的弊病,學生實時發布,讀者(微信群成員)就可以實時評價反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根據評價,孩子受到了空前的鼓勵,樂于進行自我反思和主動修改。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我最喜歡的花》進行在線修改的過程中,老師將采用相同模板的學生歸為一組,讓組內成員相互修改。在修改結束之后,讓組內的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把所修改文章上傳至小組微信群中,要求組內所有學生對文章進行點評。由于所用模板相同,因此學生在進行評價時大多都把重點放在了所用文字優美與否,句子通順與否等上面。假如沒有發現問題,就用表情符號來做出評價,假如存在問題,就把有問題的內容標出來,并給予修改意見和建議。
小組內的學生互評結束之后,把再次修改完成的習作傳至班級微信群,讓學生對其進行閱讀,同時進行評改。這個環節和初次互評有所不同,原因是文章的模板有差別,第二次重點是對文章結構進行考量。
孩子之間的相互評價,欣賞與鼓勵,有利于樹立自信心。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學習的動力由以往的為了獲得老師、父母的肯定,轉向獲取同學的認可。因此,在小學階段,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和鼓勵的作用巨大,同伴間的交流切磋,以及獲得旁人的認可,對于孩子的微信作文訓練有著重要的正面作用。
總之,信息時代的網絡文化建設對我們的教學起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基于微信平臺的作文教學,改變了語文的教學方式,提升了孩子寫作水平,讓小學作文教學有了新的時代特征,較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理念,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資源。
[1]郭惠敏.中小學電教2015年第Z1期《基于“微信”平臺的“微作文”教學》.
[2]張銀芝.“微時代”中小學作文教學探微[J].語文天地 2014,(01).
[3]李少波.基于微信朋友圈的中小學生作文教學探析 [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