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中學 楊新風
課堂的活動是有組織的,不能等同于“放羊式”。如果視課堂上的“活動”如“洪水猛獸”,“活動”與“混亂”等同起來,那不叫真正的課堂活動。另外,課堂活動也不是組織學生一起做游戲,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什么也沒學到,如果簡單的把“活動”理解為“游戲”,那就大錯特錯了。再者,課堂的活動也不是單方面的,只是學生在活動,或者老師一人在活動,都不能真正地稱為課堂活動。從一些課來看,有的課從表面看是學生動起來了,也有小組合作,課堂氣氛活躍。細細一看,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為活動而活動。尤其是教師不善于捕捉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東西,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只滿足于課堂此起彼伏的熱烈場面。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物理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參與、分組實驗探究、分組交流與討論、學生學習成果黑板演示等,這些是常見的課堂活動。
1.按照教學的流程,設計合理的課堂活動形式。
教學流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認識過程,也可以是指在開展教授活動和學習活動的時間流程,而且得貫穿許多課時而展開的流程。
新課引入時可以先做兩個有趣的小實驗,最好由老師提出,學生來做,因為學生參與其中了,才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入課題。
展示教學目標,出示教學目標后,讓學生學習目標,因為“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流程中的核心,明確目標是課堂中學生心理動因的準備,學生只有明確了目標,才能學有方向。根據新課該的要求,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知識學習階段,學習每個知識點都要從好奇心開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和觀察經常讓我們提出一些問題。提出問題后,我們要對此進行猜想、假設,有些常識性的東西學生在此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對于復雜的問題,學生還要用自己的儲備知識去論證,去理解,去接受。有時候,教師還要用實驗來啟發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鞏固學習成果,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程度還達不到要求,需要進一步地學習和鞏固。這時必須選擇合適的課堂活動,比如當堂練習,根據目標的要求選擇適量的題目,讓學生當堂做,在此同時也可以選擇兩到三位學生采用板演的課堂活動模式,加強學生對于新授知識的鞏固。也可以采用小的學案測評,這樣可以掌握整個班級學生對于新授知識的學習情況,但是學案的設計要合理,時間安排得要適當。
回顧整理知識學習,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做系統的總結,突出重點和難點,可以組織學生以談論的方式總結,也可以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
2.活動要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引導是關鍵。
我認為,可操作性的活動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動要動得有序,不是雜亂無章,課堂教學要的不是熱鬧場面,而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課堂活動的安排要針對教學的需要,合理的安排,有利于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知識。對于一些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就可以采用實驗這樣的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毛細現象”的學習中,浸潤與不浸潤在玻璃管中形成的表面是凹形和凸形,對于學生來說理解上就會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就可以采用小的演示實驗,用裝有水的玻璃試管和裝有水銀的玻璃試管對比,就很好的展示了上述問題。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認知沖突,開展課堂活動,這樣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總是會流露于各種不同的外部表現,教師隨時細心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情、姿勢、態度和情緒等,將可發現和判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狀態、情緒狀態、意志狀態和思維狀態,進而及時調整課堂活動。如果學生表現自信的神態,說明學生對講授的知識能理解,教師可以適時根據需要加大課堂的活動量。如果學生面帶愁容,則表明學生遇到了疑難,教師應放慢節奏,選擇合適的活動,促進學生理解和接受。
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的時候,也需要引導。好的引導可以給學生創設好的情境,設置好的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也就可以更好地開展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活動需要教師的組織和調控。
活動的組織形式可分為個體自主活動、小組合作活動和班級活動,其選擇必須根據問題的特點和活動的要求來靈活運用。讓每個學生參與到物理課堂教學中來,自主活動必須貫徹在活動的始終,而通過小組活動和交流,能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在與他人思維的比較中得到補充和完善。
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調控應該像漁夫一樣,既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應該充分預想學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礙,做好適當的鋪墊;在活動進行時,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傾聽并收集有關信息,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活動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當活動發展下去不再具有發展性時,教師應立即結束活動。
實際上,隨著我們課堂上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活動規模的靈活化,我們可能還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正是這些不斷產生的問題,推動著我們對“課堂活動”的認識、推動著我們對改革的不斷深入,至于怎么才能把課堂活動做得更好,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慢慢去摸索,一位名人說得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