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七樹莊鎮第一中心幼兒園 劉艷春
從我們呱呱落地,我們就開始接受純正的東方漢語言文化,無論是語言交流,還是文字書寫,漢語無時無刻的存在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而現在,英語作為世界上第三大語言,也是最為廣泛的第二語言,已經強大的融入進來,人際交往、工作執行、日常學習……,漢英語并行、中英文共存。
有研究學者指出,布羅卡區是存在于人腦中的,專門用來存儲語言知識技能的區域。通過研究得知,卡布羅區的發育成熟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呈現出反比趨勢,而最佳的年齡也是2-4歲,快速發展的布羅卡區直接把外語存儲進來,形成了良好的語言感知。3-6歲的孩童,是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5-9歲英語學習與訓練,很大程度的決定了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孩子們通過長期的語言環境培養,通過將傳輸過來的語言聲音進行內部整合,模仿環境中的語音語調,將信號進行輸出。也就是說,人為的創造一個原生態的語言環境,可以使孩子們在最為敏感的幼兒期熟悉并且學習到純粹的語言習慣。這種發育一直持續到了10-12歲布羅卡區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如果想要事半功倍的學習英語,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充分珍惜學習敏感期。因此,學前教育之雙語教育大受歡迎。
全球一體化格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英文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廣泛應用的語言文化之一,同樣面臨著全球化的推動。因此,為了適應全球化模式,為了適應世界上日益激烈的人才培養工作,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社會進步的發展趨勢,為了更好的引進來、走出去而不收到中外文化的差異影響,英漢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
而作為祖國的希望,青少年在需要學習中的重要性則更為明顯,我國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在保留自己語言文化習俗的同時,工作、學習、生活更為漢化,普通話成為了必須性的技能培養,近些年來,也逐步引入了高素質、有能力的外語教師,珍視民族文化,強化英語漢語,保留文化差異,正視中外發展。在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更是將中英文教學貫徹落實,從幼兒生下來,家庭和社會便傳導著最基礎的英文教育,幼兒園普遍國際化發展,家長們在孩子發展初期,就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早教機構,也就是學前教育等學校,開展更為英式化的學習能力培養,因此,學前教育的雙語教學非常普遍,而學校也將其作為市場競爭機制中的優勢,更加積極、完善的去創造。
雙語教育能夠促進兒童心智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事物與語言代碼產生微妙的聯系,中英文的雙語教育創造了較強的意識,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靈活的思維、智力形成活動。
孩子的幼童時期,學習潛力巨大,在模擬真實的社會情景時,孩子的交際能力顯著提升。雙語教育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的同時,也可以使孩子更為主動的融入到現代教育中去,對于今后的社會性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觸到英文。而回顧整個英文學習過程,小學是英文的起步階段,中學是英文語言結構的培養塑造時期,高中也是大規模的語言情境帶入,而大學出了專業的英語語言,大部分學生將學習重心劃入專業技能培養中去,從這些不同的階段著手,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在對待英語教育時,很少把它看作基礎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作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然而在步入社會時,我們受到世界多極化和一體化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我國落戶,很多能力強的學生卻受到外語的限制,發展空間減小。
而我們反觀這段學習教育歷程,我們可以得知英語不僅僅是考試的基礎科目,更應該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礎應用,因此,我們更應該在我們較為輕松的幼兒時期,培養語言感知,將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技能,著重進行培養教育,而不至于在學習壓力大的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環節再實現,良好的素質教育,也避免了英語學習時,教學速度太快、聽力水平受限等因素的制約。為今后語言創造提供優越條件。
此外,英語教育,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和互動性的過程,雙方的理解、交流是一個必要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儲備,幼兒時期的雙語教育,為這種消化吸收有著良好的適應對接平臺。
學前教育雙語教學,是一個文化素養培養和創造的過程,我們不能急不可待,也不能放任自流,積極的進行引導,主動的去創設環境,對于孩子的語言感知和能力培養,甚至是今后的人際交往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開端。
鄧敏.幼兒園雙語教學英語聽力能力培養重要性探索研究 [J].讀寫算(教研版)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