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第二中學,江蘇 淮安)
流行音樂是當代文化的凝聚,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引入流行文化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融入音樂課堂中掌握正確的審美觀,本文分析了流行文化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優化改善的措施。
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使用流行音樂僅為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欣賞,教師使用流行音樂的目的比較單一,只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計方案流于形式,忽視了高中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發掘,多數高中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也比較功利化,只是為了考試或者是未來的藝考等,對于音樂學習的真正目的并不了解,高中生在課堂上對于音樂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并不了解,參與音樂課堂也僅僅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
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使用流行音樂的形式過于落后,僅僅是在課堂上播放和組織學生欣賞,并沒有對歌曲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的多是一些經典老歌或者是古典音樂,對于現代社會音樂中的流行元素和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對當前高中生的流行喜好并不了解,課堂中引入的歌曲并不符合學生當前的欣賞水平,可見教師與高中生的溝通并不多,彼此之間缺少了解和溝通,無法在正確的流行音樂標準上為學生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巨大,對于音樂課根本不重視,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參與音樂課堂,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偷偷做其他學科作業的現象常有發生,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重視意識不足,音樂教師并沒有花心思設計音樂課堂,內容的選擇以及主題思想的確認與高中生的欣賞水平不符,過于照本宣科,對當前正面的流行因素了解不足,不能將緩解壓力、引導學生成長的流行音樂應用到音樂課堂中,也無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科的重視和學習熱情,對高中生的綜合成長并不重視。
音樂教師應正確認識音樂課堂的設計與優化,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在文化中的作用,選擇符合高中生成長階段的流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優美的聽覺享受,引導分析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因素,以此來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以及鑒賞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在選擇課堂上的流行歌曲時以“積極向上、優化發展”為原則,規避低俗、消極的網絡音樂,在選擇音樂的時候要考慮到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網絡上新奇的內容非常好奇,也多數存在盲目追星的現象,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意識,要在課前備課時查閱相關知識,剖析流行音樂的創作背景和蘊藏的文化內涵,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借助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音樂美學的知識把握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狀態,以此來營造愉快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存在疑惑的學生,要積極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正確與學生溝通,糾正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課堂上播放《最初的夢想》這首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歌曲的中心思想,正確理解夢想的內涵,從中導出“為夢想堅持不懈”的正面理念,有助于高中生面對和解決當前的困境。
在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播放流行音樂的同時指導學生研究流行歌曲背后蘊藏的文化內涵,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在課堂上對比古典與現代音樂的風格,選擇一些文化融合的歌曲,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歌曲中是如何融合古典和現代文化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營造互相討論和探究的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戲曲、民歌以及時尚圈結合的流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融入課堂模式中,例如陶喆的《Susan》,這首歌曲融合了京劇《蘇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文化,體現了中國風的同時又與現代化的歌曲創作融合在一起,既展現了傳統文化戲曲的文化底蘊,又向學生展示了京劇唱腔的基本功底,還融合了流行音樂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了解和學習綜合流行因素與古典文化融合和創新,以此來創新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其對于我國優秀的國粹知識有全新的認知,通過流行歌曲的引入大大降低了高中生對枯燥國粹藝術的排斥心理,縮小了傳統文化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使得高中生對于流行音樂背后蘊藏的文化樹立一定的挖掘意識,在課余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更多角度地探究流行歌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社會觀,逐步形成音樂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杜絕網絡時代中形式不一的網絡流行音樂對高中生思想成長產生的不良影響,推動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網絡時代,流行音樂對學生的思維健康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流行音樂的形式讓學生融入音樂課堂中,本文分析如何利用流行音樂構建高效的音樂教學課堂,提出改善措施,有效改善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