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蘭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田家炳高級中學,黑龍江 七臺河)
新課改的內容中,對一些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這些要求主要是圍繞加強學生的探索能力、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關注其他學科的聯系等三方面而提出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圍繞這三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使新課改的要求得以達成。下面即來探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這三方面的要求。
在高中語文日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才能使學生學會自行查找相應的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因此,筆者在授課之前,會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查找相應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以及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故事內容。并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從預習內容中找出答案。由此,便可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咬文嚼字》這篇課文內容時,筆者就先讓學生查找關于作者朱光潛先生的相關信息,了解朱光潛先生寫作這篇文章的原因。由此,才能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此外,筆者還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文章內容,并說出文章的大意,了解為什么朱光潛先生說在文學寫作中咬文嚼字如此重要。學生通過網絡設備查找相關的信息,了解到朱光潛先生自小便由其做教書先生的父親教導其識文斷字,有一段時間對古文非常感興趣,并一直學習文學知識,在文學上造詣頗高。因此,雖然后來用白話文寫文章,但是對于文中字句的斟酌仍十分仔細。學生還閱讀了朱光潛先生的其他作品,普遍認為朱光潛先生對文字運用自如,十分巧妙。并指出在對這篇文章的預習過程中,了解到朱光潛先生對于文章的創作要求十分嚴謹,并提出文中的文字需要根據作者的情感、意境進行推敲才能夠選擇合適的字詞,以表達作者的本意。所以,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應該嚴謹運用文字。以這種方式,讓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解決了之前的問題,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便可培養自己的探索能力。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高中語文學科的課文內容設置了更多與傳統文化經典相關的文章,也提升了學生的背誦內容,可見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與重視。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語文教師將其中與傳統文化內容相關的知識講解給學生,使學生能夠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并將這些精神注入自己的思想之中,指導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
如,筆者在教授學生學習《逍遙游》這一古文經典時,便向學生說明該文中所傳達的精神是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文章將莊子想要擺脫現實的束縛與制約及幻想主觀精神世界的自由體現得淋漓盡致。從這一文章中,學生需要學習的是莊子的突破精神,不能將自己固封在現實世界中,有時要沖破現實中的誘惑,實現自我精神的升華。所以,學生要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能被名利、欲望所誘惑,要保持精神的自由。如此,才能使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擁有自己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
新課改的要求中,還提到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即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應通過教學內容或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系,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科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這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并使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得以鞏固。
在教授學生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課文內容時,筆者根據文中所提到的建筑結構與建筑形式,找到一些遺存下來的古建筑圖片以及江南的建筑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建筑設計的美感。從而將這篇說明文與建筑藝術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從視覺上感受到建筑的美。這樣與美術學科相聯系的教學案例,還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趣味,使枯燥的說明文轉化為生動的藝術圖片,更有利于學生了解和認識中國建筑的結構與特征。教授學生學習《作為生物的社會》時,筆者便將其與生物知識聯系起來,將螞蟻、蜜蜂的生活習慣、生存方式講述給學生,從而擴展學生的生物知識。通過與其他學科建立聯系進行教學的方式,使語文課程教學變得更為豐富,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學將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為目標,設置更多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查找的內容,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在教學中還會將課文內容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豐富,幫助學生建立起健康的價值觀;此外,還將文章內容、教學形式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系,使語文課程中所包含的知識更為豐富,使課程更具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