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強
(江蘇省常州市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江蘇 常州)
深度學習指的是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已具備的知識融合在新情境中,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起較為完整且系統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復習效果。高考復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度學習因此應運而生,通過有效的復習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且靈活運用,豐富解題技巧,加深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高中生物學科的知識點較為繁雜、瑣碎,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很容易遺忘。因此,高效的生物復習,必須要讓學生回到重視基礎的軌道上來。首先要理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本質意義進行理解和感悟,并進行全面的統籌歸納,將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形成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更便于復習。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及特點,引導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知識建構,既可以是表格形式,也可以是綱要形式、思維導圖形式等。
高三復習中,對于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引導學生建構跨章節、跨模塊的知識與思維網絡合理聯系,將二者有機結合,串聯成為知識鏈,便于學生清晰地理解、記憶和回顧。例如,在復習“基因—DNA”這一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相關知識以連線的形式進行串聯,如“脫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結構、復制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的表達—中心法則”,歸納出這樣一條主線,進而引導學生將知識點中的縱橫關系貫穿起來,以便于學生系統地查閱和獲取知識點,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構建出系統的知識網絡。
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可以采取以誤為鑒、整合知識、凸顯思想的教學策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從而有效地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將歷年高考中都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總結成專題,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在高考復習中的針對性。例如,在“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酶”作為其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以其為例,圍繞概念的應用、科學發展史、實驗、例證和內涵等方面,制定出相關的專題總結。再如,在復習“生態系統”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從穩態、類群、應用、功能和結構等方面來進行。與之相似的,還有動物的個體發育、免疫以及基因等。專題作為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復習過程中對重點的設計,運用密切相關的方法或是知識來形成專門的學習、或者與學生實際發生的易出錯點和疑點進行整合,其本身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應用性,實現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從理論到實踐、從必修到選修中相關知識的再現和再認知。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創新知識體系,對學科中不同章節和模塊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幫助學生重組自身認知結構,掌握和靈活運用生物知識,加深認知和理解,形成體系化的深刻認識,并在此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思維。
高三生物復習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認知結構,還應重視學生在認知方面存在的障礙,即疑點。例如,在“基因的本質”中,學生對遺傳物質相關發現實驗內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不足,不能夠良好地吸收和理解遺傳規律,不能夠準確掌握自由交配和分清變異原理在育種中的應用等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復習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積累疑點,開展支架式題組教學策略,以疑點為主要教學目標設定專題教學,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審題是決定答題正確與否的關鍵步驟。在高三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細心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閱讀并理清每一句話,在大腦中轉換為自己所熟悉和能夠理解的意思的過程中,對于題干做出必要的標注或圖解,此外,抓住題眼尤為關鍵。生物考題中最大的特點是圖表、圖形題的考查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此類題目的一般解題步驟是:審題(找尋關鍵詞)—解析圖表—聯想(建立聯系—即題圖與教材知識的整合)—進行作答。教師還可以選擇性地找尋一些圖表、圖形類的試題,讓學生進行專題訓練,以此培養和訓練學生識圖和圖文轉換等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環境中一些化學物質可使雄性動物精子數量減少、運動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漸雌性化。由此可推測出這些化學物質的作用可能類似于()。A.甲狀腺激素B.生長激素C.雌性激素D.抗利尿激素。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如能抓住題眼——“逐漸雌性化”,即可選出正確答案C。
高三生物復習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嘗試和探究多種復習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不斷發展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找到一條適合自身且高效的高考復習方法,從根本上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