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克
(華中師大一附中海南屯昌思源實驗中學,海南 屯昌)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也在不斷顯現。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也不能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培養。基于此,“微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微課具備“精、細、巧、透”明顯優勢,可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高中數學微課教學簡單來說就是以翻轉課堂為基礎,通過微課來實現高中數學輔助教學,進而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翻轉課堂”簡單來說就是轉變當前課堂教學順序。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大都是“先教后學”,而翻轉課堂就是將其轉變為“先學后教”。此種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在學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自主能動性,將學生的認知放置于教學首位,是對當前學生知識能力的考驗,也是當前新課標的實際要求。
微課,簡單來說就是錄制一個完整的小型教學視頻。首先,微課可操作性較強,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以隨時應用,學生可在任何條件下隨時學習,這也是翻轉課堂中最為欠缺的。比如在制作“集合”微課視頻時,可以讓學生在課程學習前利用微課對本節所學知識進行簡單了解。其次,微課可幫助學生明確當前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幫助教師總結當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1]。比如在對數函數教學過程中,“對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一直都是本節教學的重難點,如若學生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理解,可以對其進行反復觀看視頻了解具體解題步驟,這是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前滿足當前教學要求,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微課視頻來實現課前預習。
與其他階段相比,高中階段數學內容重難點較多。在必修一中就包括了單調性、指數函數、冪函數等諸多重點內容,如若選用傳統方式進行實際教學,很難保證當前教學效率。
學生在課前積極主動完成教學內容是決定翻轉課堂效率的前提條件,而教學任務需要數學教師提前布置。微課制作的個性化,并不是說針對每個同學實際情況為其制作微課視頻,這也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簡單來說,就是高中數學教師在制作過程中應當對當前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而后以此為基礎制作微課視頻。而不是直接從網上下載微課讓學生觀看。
現階段下,大多數高中數學課堂中都開始應用分層教學模式,針對班級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難度、內容、側重點的不同的微課視頻。
比如在必修一集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基礎較差的同學為入手點,做一些基本知識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前學習。視頻中可以包括以下幾個環節:①交集、并集的記錄方式,以及讀法、表示。②讓學生利用Venn圖分別表現出其并集與交集,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來。③如若 A={-5,-6,0,2,5,7},B={-6,-2,1,2,6},求出A與B的交集與并集,并將其以數軸形式表現出來。此種基礎知識類的微課視頻,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對本節教學知識進行整體思考,更為深入地了解交集、并集的實際概念。在微課視頻中應當強調交集中的“且”和并集中的“或”的差別;如若學生在后續學習中遇到交并集問題時,可以借助數軸來完成,同時還要強調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符號的不同之處[2]。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此種個性化的微課視頻可有效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本節教學內容,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微課制作的團隊化,簡單來說就是微課制作雖然有一定個性化因素,但是團隊合作對于其最終效果也有著重要意義。在備課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應當一起對微課制作方案進行探討,進而更好地保障自身課件制作思路的準確性,突出本節教學重難點內容。在微課制作中一加一是大于二的,同時教師團隊對當前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后可以依據不同層級的班級進行分組制作,將當前微課進行明確分類,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在函數的簡單性質教學過程中,函數的單調性、基礎性是本節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應當與其他教師進行整體商討,最終選擇適合本節教學內容的函數圖像,如:y=f(x)、y=(x-1)2-2等,讓學生對于當前函數的變化趨勢進行整體分析,進而更好地認識函數的單調性。在對于函數單調性有了基礎了解后教師應當在微課中引入“單調增函數”“單調減函數”“單調增區間”“單調減區間”的實際概念。此時,其他教師說可以選擇兩個例題來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基本了解,所以在微課視頻結束時,教師可以最后設置兩個題目:①分析y=3-2x的單調區間;②畫出f(x)=2-x2的圖像,并對其單調區間進行分析。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有效幫助學生鞏固當前微課視頻知識,還可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當前學生掌握情況,進而更好地保障當前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當前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模式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而后利用微課視頻將本節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效分析,進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