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生
(廣東省吳川市第二中學,廣東 吳川)
中學化學教師想要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全面把握化學的教學要求,在自己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對中學生進行全面的化學教育;化學知識較為復雜,在化學學習之初,中學生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并著重從課前預習、掌握教學任務、重視實踐等方面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當前的化學教育中存在許多現實問題,首先,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越來越重視應試教育,而忽略了基礎的素質教育,一味地針對考試重點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較為片面;其次,仍有部分教師還局限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只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的達成,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重視;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科學,教師必須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意義,不能只重理論教學,而忘記了對學生化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以上問題,化學教師必須采取合適的方法措施予以解決,以防對學生的素質發展造成影響。
為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掌握課堂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清楚化學知識的結構,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同時,預測學生可能存在的學習問題,準備合適的解決措施,教師課前備課能夠讓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邏輯更為清晰、明確,從而保證課堂質量的提高。要想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積極地進行備課和教學工具的準備,同時,教師還應鍛煉學生課前預習的能力,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就能夠熟悉教材內容,清楚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對知識體系有一個準確的把握,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準確查找、記錄相關的知識點,推動課堂的學習進度。
例如在進行“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章節的學習時,教師在課前需要了解教學內容,清楚這一章節的內容結構以及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還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章節是“空氣”—“氧氣”—“制取氧氣”的結構,內容上主要包括空氣的成分及相應成分的體積分數、空氣的污染與防治、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與特定物質的反應以及氧氣的制備實驗,此章節的重點主要在于氧氣的化學性質及相關化學實驗,教師在了解教學內容后,可采取實驗教學方法,在課前準備實驗相關用品和器材,盡可能地展示相關的實驗過程,并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進行氧氣的制備。教師除了相關的備課外,還可要求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可借助信息技術,在課前對教學中的實驗進行搜索和學習,教師與學生提前的預習,可以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
教師結合所要講述的課堂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創設的情境可以與現實相關聯,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鍛煉學生聯系現實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在進行“金屬與金屬材料”的學習時,為了讓學生快速地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金屬的種類、金屬的物理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合金等內容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金屬相關知識的記憶,圖片或者動畫也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此外,金屬的相關化學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教師無法讓學生親身實踐,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實驗過程以視頻的形式進行播放,通過聲音和視頻刺激學生的大腦,能夠讓學生牢記實驗過程,進而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金屬或者合金進行舉例:電線中的銅、炒菜用的鐵鍋、銀戒指都是金屬,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大多都是合金,比如不銹鋼、鋁合金、黃銅、青銅。
中學化學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必須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想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就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了解,清楚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度,從而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緊跟教學進程。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在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確保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根據學生的反應與建議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活動更能被學生所接受,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平等的交流也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興致,使學生樂于學習。
中學化學教師要善于利用以上措施,并積極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突破化學教學中的難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