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贊
(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吉林 長春)
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影響,高中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存在盲目跟從藝術專業類學校教學方式的狀況。相關學校并沒有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量身定做相應的教學方式,致使音樂生學習吃力、成績偏低的狀況時有發生。為促進高中音樂生聲樂的演唱水平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他們培養終身學習聲樂的遠大理想奠定扎實的音樂基礎,為提高聲樂教學工作的效率,推動聲樂教育的發展,要不斷革新高中聲樂教學傳統模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素質。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現實生活的精華所在。而聲樂是聲音的變體形式,是人類有意識地將聲音進行有規律、韻律的重新排列組合,從而形成出的全新的、以音符形式出現的一種表現形式。聲樂教學活動是指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將自身所獲得的音樂知識傳授給需要之人的過程。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的想象力、專注力、記憶力、身體協調力以及性情和美感均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同時,循序漸進累積的學習難度可以增強學習者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而有效的聲樂教學,對音樂生認知能力、道德情操的培養影響深遠,同時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對音樂捕捉的敏感度和潛力。合理有效地開展聲樂教學活動,是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優雅素質和高尚情操的良好舉措。
首先是課堂配置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欠缺創新性。在高考的大背景下,教師更多重視的是應試科目的教學與考究,對音樂課的重視度低下。課堂設置方式不合理,由于每周只有一堂音樂課,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聲樂教學的學習中去。部分學校甚至照搬其他學校的課程設置方式,而不是適當借鑒和引用,未能充分考慮自己學校學生學習聲樂的獨特性,所有教學活動的“一刀切”模式,導致課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學生也無法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其次,學校大多強調固化學習書本上的樂理知識,沒有較好地利用當下的流行聲樂,與學生進行作品賞析,導致學生知識的接收面變小,無法準確判斷社會生活中的聲樂發展狀況。部分學校沒有將地方傳統、地方特色音樂元素融入聲樂教學活動,學生學習興趣普遍偏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難上加難。
其一,根據學生狀況,制定合理的課堂學習目標。課堂教學的學習目標是對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檢驗,也是教師對自己工作的開展、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因此,要為學生量身定做合適的聲樂學習目標,明確指出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向,切合實際提出合理的聲樂學習計劃和方案,規定聲樂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教學方式,從而推動學生高效學習。其二,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積極創設課堂環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應當把握好課堂導入,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擴寬學生的音樂學習情境,用視覺和聽覺的盛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多媒體設備越來越受學校教師的青睞。它將圖像、聲音、動畫和文字等融會貫通,化虛為實地創設出別致的教學活動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拓寬學生的思想領域和想象力。其三,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聲樂練習。聲樂教學內容包括發聲練習、呼吸練習、唱腔變換、音色變調等。譬如在聲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發聲練習的學習中教師要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專業而有計劃的指導,而不是任由學生胡亂操作。同時,在訓練中及時糾正學生的唱歌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聲樂練聲習慣。部分學生存在抵觸練聲的情緒,教師可通過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或者視頻片段,吸引學生注意,促進練聲訓練的有序開展。練聲是聲樂學習的一部分,如果只學習練聲,不加以其他部分的輔導也是不能實現聲樂教學目標的。因此,教師需輔導學生制訂合理有效、略有緊迫感的練聲計劃,從而讓學生抓住有效的時間提高自身的能力。為提高課堂參與度,需注意創新課堂活動,制造一切可以讓學生表現自我能力的機會。既讓教師找到并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自信心。
聲樂是高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課程組成部分,學生要想學好聲樂,既要掌握專業的音樂知識和科學的發聲技巧,同時又需要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正確的引導;巧妙運用課堂導入,如場景導入、活動節目導入、故事導入、角色扮演導入等活動,為知識點的講解鋪設出行之有效的途徑。音樂使人品格高潔、性格儒雅;可以讓人在疲憊不堪的實際生活中解脫出來,享受這片刻的寧靜。高中教師有效開展聲樂教學,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陶冶情操,又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師生關系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