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秋謹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魚塘侗族苗族鄉初級中學,貴州 銅仁)
在初中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主要是為開闊學生的視野,為以后的生物學習做一個鋪墊,初中生物中涉及的知識點冗雜繁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能讓生物課程的教學事半功倍。創新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生物的概念,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生物課程,同時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生物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以支持。現代教育技術是基于互聯網技術衍生出的一種實驗教學方式。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實驗眾多,但是許多實驗并不適合演示,比如一些解剖實驗、輸血實驗等。這就造成了生物實驗課程的局限性。由此可見,生物實驗課程并不能只依靠老師的講解來讓學生學習。生物實驗課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模擬實驗是一種新型合理的教學方式。
初中階段的學生要注重各方面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十分有必要性。現代技術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新型科技,讓學生從中體會科技的力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領略大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學風采。
生物的學習就是讓學生了解更多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生存規則等。這些方面的講解內容比較抽象,僅僅依靠講解學生難以理解,比如像細胞分裂過程,花的授粉過程,生物的成長過程等,這些復雜的自然規律很難用語言比較生動具體地講出,但是多媒體就不同了,它可以通過直觀的演示來表現出整個過程。
在學習“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這一章時,其中涉及到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十分簡單,就是植物中的葉綠素在光的照射下,會把二氧化碳和水轉換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原理雖然簡單,但是轉換的過程涉及的內容就比較繁瑣,學生只知道空洞的原理,并不知道是怎樣一個過程,或是反應過程自己解釋不清楚,在腦海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時老師可以利用模擬實驗來給學生演示。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光合作用的視頻,視頻中不僅涉及到了光合作用的原理,還會有光合作用的整個轉換過程。視頻中對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解除了內心的疑惑從而就能對每一個細節都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多媒體的使用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創新型學習的思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課程中有許多實驗并不能實際演示,但是學生沒有直觀的觀察很難理解其中的一些理論。模擬實驗可以演示一些危險性的實驗或者消耗量比較大的實驗。這樣能在保證在學生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原理,自己得出一些實驗結論。并且模擬性實驗也是課程創新的一項具體舉措,學生能在模擬實驗中學習到生物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并且這種方式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直觀清晰,實驗過程和結果也一目了然,能在較短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課程的創新關鍵在于根本上的創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是創新的重要體現。開放性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一個比較自由的大環境里進行課程的學習,并且可以讓學生開闊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利用學校少年宮來成立生物興趣班,將愛好生物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老師帶領學生完成實驗小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討論并實際操作,以點帶面,逐步滲透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遺傳和變異現象這一章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在課程開始的前幾分鐘里提出一些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討論。比如讓學生討論身邊的遺傳和變異的現象?遺傳和變異時有規律的還是隨機的呢?這些簡單的問題都可以讓學生來進行討論。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思維碰撞的過程。有了思維的碰撞就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總的來說,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能在課程中逐漸建立起學習生物的獨特思維,鍛煉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增長更多的見識。關于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學建議,相信未來初中生物的教學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