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玲飛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章安中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兩句話充分說明創新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特別是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創新對于經濟社會有著前所未有的推進作用。由此可見,培養大批的創新人才對國家的發展尤為重要。學生是國家建設未來的生力軍,教育也就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任。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學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課堂教學以語法知識為中心,即“考什么,講什么”;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備課單純以教材為中心;對學生評價單一、固化等。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新一輪英語課程標準中,教育者們更加重視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并達成一致共識:外語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外語工具,而是為了使他們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創新。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進行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某個程度上說,思維品質上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做一件事情、學習一門知識的效率。一般來說,思維品質主要包括系統性、敏捷性、批判性、獨創性、靈活性和深刻性六個方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深入性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品質,主要指思維具有一定的深度,人們能夠透過問題的表面看到問題的本質,并且看到本質的聯系以及本質之間制約的關系等。深入性思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潛能,英語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實際教學中要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深入性思維進行培養。如今中學英語教材幾乎都是以話題為主線進行編寫的,每個單元的文本都是建立在相應話題之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下廣闊的空間。英語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在教學之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對文本內涵進行挖掘。長此以往,學生的心智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跳出淺層思維層面,具有更強的力度。
批判性思維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品質,批判主要是指對信息的反駁和質疑。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以及其他的條條框框,敢于向權威發出挑戰。教材文本承載著豐富的信息量,作者在編寫的時候有時候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留下一些“疏漏”,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英語教師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質疑,不要讓學生認為教材就是十分權威的,沒有任何的“疏漏”,使學生跳出文本的束縛以及作者的思維框架。在文本信息發生的原背景下,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之中,對文本信息的合理因素以及不合理因素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自身合理的、獨特的對文本信息進行判斷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形成批判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主要指學生在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思考時,大腦中根據已有的概念、知識和經驗沿著不同的方向發散開來,在此基礎上逐漸推出與上一個概念有關的新概念。從某種程度上說,發散性思維是多側面、多結構、多層次、多角度的,具有一定的變通性、流暢性和廣度。在中學英語教材中,很多話題之間有著關聯性的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些相互關聯的話題有效整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鍛煉。通過對話題內容的有效整合,學生經過大跨度的聯想和思索之后,想象力會進一步增強,思維的寬度也會進一步增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是不重視這一點,在教學中經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集中性思維,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變換角度去思考,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普遍較低。
綜上所述,中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黃金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期。中學英語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深入性思維,其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質疑,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話題進行鏈接,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既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李勇.新課程背景下的校本課程開發[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
[2]湯群.試論新課改中學習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及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