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霄鴻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小康營學校)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化學作為一門集科學性與趣味性與一體的學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初中化學教學作為中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讓中學生以一種科學、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萬物有著極大的幫助。而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中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在許多學生的觀念中,化學的實用性并不大,而且有些化學知識過于枯燥、乏味,導致許多學生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并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也無法認真去理解教師所傳授的化學知識。而《論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初中化學教學時,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其濃厚的學習熱情。因而,本文就將對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化學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一點幫助。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當代中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給初中課堂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多媒體設備,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口述為主、板書為輔的教學模式,為課堂增加不一樣的聲音和內容,對于豐富中學生的化學學習內容,拓展化學課堂教學容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化學本身就是一門探究事物本質、研究其演變定律的學科,如果能夠將多媒體設備有效地運用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之中,化學教師就可以讓書本上死板的知識點與問題活起來、動起來,讓中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認識化學成分的發現過程和運用過程,加深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比如,在對“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重要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初中化學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件中插入與分子、原子有關的結構圖和動態視頻,讓學生以一種動態的方式了解分子、原子的本質和特征以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的文字之中,而是能夠通過圖片和視頻的輔助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感受到知識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幫助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學習到化學知識。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傳授什么樣的知識,學生才能學習到什么樣的內容,學生在課堂中是完全被動的存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會逐漸失去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喪失探討化學問題本質的激情,這不僅僅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化學學習和生活,而且會對初中化學這門學科的長久發展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因而,這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去思考中學生需要獲取什么樣的化學知識,會對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感興趣,從而去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使之更適應于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
比如,在對“溶液”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化學教師就可以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實驗室中,引導著學生親自操作去配置溶液,記錄各種液體的濃度,觀察兩種溶液相混合是否會產生新變化等等,讓學生以一種形象、直觀的方式去了解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和濃度等知識,并將其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化學實驗技能,提升中學生的化學水平。
在化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教師的講授時間是極為有限的,只憑教師的力量很難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其化學水平。因此,成立化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初中化學知識,對于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言至關重要。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讓化學課堂不再是傳統的封閉模式,而是一種開放式教學。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給每一組指派任務,幫助小組成員在團結合作中完成任務,從而讓學生發現化學學習的趣味。
比如,在對“化學與生活”這一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安排化學學習小組在課下先進行交流,讓每個小組根據教材的介紹討論出自己對于“化學與生活”的看法,探討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有哪些,化學元素又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何種影響等問題,遇到小組內所有成員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將其與全班同學一起進行交流,從而強化中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認知,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影響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廣大化學教師必須認真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幫助學生克服化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發揮化學教學的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