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珍,姜雙明
(1.山東省東營區科達小學,2.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
作為班主任,每天都會面對著學生大小不斷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風雷般的批評、推心置腹的談話、擁抱、推薦一本好書或一部好影片、書面的交流、發自內心的微笑、期待的眼神……在特定適宜的情境下這些都是有效的教育方式。筆者將班主任工作中的話語教育大體分為三類,這三類也體現著班主任話語教育的三種境界。
這種話語教育是我們平時的工作中最常見的。這里的“情緒”是源自教師的怒火中燒的情緒,當然老師的情緒是來自學生的問題。比如,學生遲到,并且有的學生經常遲到,班主任會因此而非常生氣,進而對遲到的學生進行暴風驟雨般的訓斥,聲音響徹整座教學樓、橫眉冷對、氣勢逼人……這種訓斥使絕大多數班主任內心積聚的情緒得以發泄。至于班主任的話語有沒有觸動學生的內心,有沒有使學生主動去反思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班主任老師較少考慮或是沒有考慮過的。因為一個人在被情緒左右的情況下是很難保持清醒與理智的。記得自己剛剛參加工作做班主任那一年,當時確實沒什么經驗,年輕氣盛,工作壓力又較大,對違紀的學生基本上就是采用話語訓斥,而且自己經常為學生的問題著急、生氣,雖然我也是從心里真希望他們做好。然而換來的卻是學生的不理解和對我的疏遠,學生甚至對我產生抵觸情緒,結果可想而知。經常性的話語訓斥還會對孩子產生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學生可能表面服從你了,實際上心里并不認可,學生的人格就極易產生雙面性,也就是鄭杰老師所稱的“雙面人”。你在時他表現得很好,你不在時他的表現完全是另一個樣子,甚至更過分,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雙重性格;班主任話語暴力的習慣,無形中還會傳染給學生。學生在與周圍同學之間處理關系時往往會表現得沖動、不理性,一副很有氣勢的樣子,特別是在同學之間因為一點摩擦而產生矛盾時表現得更為突出;還有就是班主任不問青紅皂白地對違紀學生的話語暴力也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情緒,導致師生產生話語沖突乃至身體沖突,一旦師生間發生肢體沖突,說不清道不明的永遠是班主任。這不能不說是源于情緒的話語訓斥所帶來的后果。
高年級的孩子,已具備是非判斷能力,世界觀、人生觀開始漸漸形成,但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很多班主任善于開導學生,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著名的班主任萬瑋老師就說自己經常會收集一些好的文章,特別是短小的、以說理見長的文章,還有關于名人如何成功的勵志性文章等,萬老師將這些平時看到的好文章都存儲到自己的電腦里,有時間就不斷地看,時間長了就爛熟于胸,遇到教育機會就很好地用上。講一個故事的教育效果要比重復十遍提醒帶來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剛考完試,有的學生學習挺刻苦但沒考好,心情很低落,甚至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或者班級整體考得不理想,大家都有種泄氣的感覺,這個時候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或開班會如果還一味地鼓勵大家:“不要放棄、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們要繼續努力……”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種情形下,班主任如此鼓勵大家,到底有多少學生能心有所動呢?無異于隔靴搔癢。如果班主任這時結合自己的體會講一講下面三個故事:肯德基的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的《一次成功就夠了》,譚雙劍的《“鳥巢”的首席電工》,比爾·蓋茨的《盡力而為還不夠》。當班主任講完這三個故事,留給學生對自信、自強、堅持不懈的努力地思索、回味是可想而知的,效果自然也會比較理想。
語文課前五分鐘演講結束后,我說:“春天明顯已經來了,不知道大家在春天來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這座教學樓陰面的一排樹和后面辦公樓前面的那排樹有些許差異。”學生都好奇地看著我。我又繼續道:“盡管這兩排樹是同時栽種的,是同樣的樹種,它們對春天的到來表現出的生命節奏似乎大不一樣:當陰面這排樹剛吐芽時,陽面那排樹已經有小葉了;當這邊生成小葉時,那邊已經生出更大的葉子了;當這邊葉子稀稀疏疏時,那邊就能綠葉成蔭了。”這時學生認同地點頭稱是。“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呢?僅是幾米之遠,生命節奏確是如此不同?”這時有的學生已經小聲說了出來:“是因為陽光。”我說:“是的,大家還是很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就是因為一個一直生長在陰影里,而另一個一直生長在陽光里,一日日相似,一年年不同,久而久之,這兩排樹的生命狀態就有差別了,生長在陽光里的會比生長在陰影里的粗壯挺拔。其實我們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心懷陽光的人,才能讓生命的春天來得更早,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枝繁葉茂,才能讓自己更粗壯有力,這就是陽光的力量。”看到學生若有所悟的神情我心里頓感暖暖的。
話語教育就如水,靜水流深。源于生活的生命話語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心靈的窗,生活的陽光會通過窗子照亮心靈、溫暖生命。這種源于生活的話語教育是導向學生心靈的自我教育,這才是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