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彤
(黑龍江省鶴崗市第三中學)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在這一文件中,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的育人理念,它的提出迅速引起教育界的共鳴。所以,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個大概念下,也衍生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即英語教育和英語學習要回歸原點,要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從新中國建立到現在,英語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文化大革命”前;第二階段,1978—1990年;第三階段,1990—2000年;第四階段,從2000年至今,每一階段都代表著一種進步和完善。根據新修訂的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高中英語核心素養主要由四部分建構而成:
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并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口、筆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并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語言能力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方面。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高中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要,在簡單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內化和實踐。
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習策略的落實上。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和應用語言,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進行學法的指導,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會主動調整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適時地評價自己的學習,提高英語成績。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主要落實在學生運用英語基本語言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這是一個語言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深化過程。英語教師要把“應試英語”轉變為“應用英語”。
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品格的落實主要體現在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方面。文化意識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包括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國際視野。在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拓展教學渠道和資源,讓學生利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歷史、文化、藝術、宗教、習俗、價值觀等,豐富學生的視野,增加對祖國的熱愛,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有利于促進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運用。
在過去幾輪的課改中,英語課程目標無論是從注重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雙基教學,還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的教學的理念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征。現今,高中英語學科素養的內涵使英語教學和學習趨向整體性、全面性、科學性和發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迅速轉變觀念,充實、完善、提升自己,才能在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和人文素養。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這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盡管日復一日地站在三尺講臺上重復著樸素的英語基礎教育教學工作,但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英語教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英語人才,而恰恰正是這些英語人才用不同的文字符號在傳承、交流和融合不同國度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宗教等元素。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成就無不折射出英語教學、英語人才、英語教師的重要性。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這一職業都肩負著科技興國、民族復興的重任。所以,英語教師要意識到這一職業的偉大,要提升對這一職業的熱愛。
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學生的高尚靈魂是每位教師神圣的使命。傳道者必須先聞道,英語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其次,英語教師要在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方面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學生的表率。最后,英語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用耐心去讀懂每名學生,要用愛心去幫助每名學生,要用真心去感化學生。
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時代在變化,知識在更新,技術在進步,學生在發展,所以,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技能,才能滿足學生廣泛的知識需求,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教師要讓自己成為雜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宗教等方面多涉獵,多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知識內涵,提高自己的文化層次和思維能力。教師只有自己善于學習,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格、文化品格。
在這日新月異的盛世年華,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也讓一些英語教師應接不暇,很多人感到了壓力。怎么辦?英語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國際性、創造性、藝術性、知識性和示范性的特點,決定英語教師自身必須加強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吸取國內外教育專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華,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才能永遠利于不敗之地。
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廣博的專業知識、完善的知識體系、精湛的教學技能、優質的教學成績。英語教師只有提升專業素養,才能在英語教學中高瞻遠矚、兼容并蓄、收放自如;才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跨文化交際意識;才能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與方法;才能面向全體學生并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為此,英語教師要多參加校本教研,多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師業務培訓,多聆聽業務講座,多參加技能大賽,多聽課和講課等。
目前,《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和新高考改革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質上就是要求學校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因此,只有教師個人綜合素質的完善,才能使學生在素質上勝人一籌,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師要想高人一著、超人一等,必須具有翻譯家的英語語言功底、文學家的才情、表演家的吸引力、藝術家的審美、演說家的慷慨陳詞、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等。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才能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理解、人文素養、國際視野。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不但為高中英語教學帶來許多變化,也給英語教師帶來很大的沖擊。今后,英語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學科育人導向,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和文化的滲透。英語教師必須圍繞這幾方面提升自己,才能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